2025年10月,中國電視市場迎來一場激烈的品牌角逐,整體出貨量卻陷入低迷。據行業機構監測,當月品牌整機出貨量約324萬臺,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16%,創下年內最大單月跌幅,且自7月以來已連續四個月呈現同比萎縮態勢。這一數據折射出消費電子市場持續承壓的現狀。
在行業整體遇冷的背景下,頭部品牌間的競爭愈發白熱化。前八大主力品牌及其子品牌合計出貨量達312萬臺,占據超95%的市場份額,形成高度集中的競爭格局。具體來看,海信、TCL、小米、創維四大品牌穩居第一梯隊,長虹、海爾、康佳、華為則組成第二陣營,外資品牌三星、索尼、夏普、飛利浦的出貨量仍維持在數萬臺級別,市場存在感持續減弱。
小米系(含紅米)成為當月最大亮點,以近60萬臺的出貨量斬獲17.9%的市場占有率,不僅超越長虹、海爾、康佳三家之和,更在頭部品牌中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數據顯示,這三家傳統品牌合并出貨量約50萬臺,同比下降9.8%,合并市占率萎縮至14.8%,面臨較大的市場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華為電視雖躋身前八大品牌行列,但出貨量規模與頭部陣營存在明顯差距,外資品牌則進一步邊緣化。行業分析師指出,當前市場環境下,技術迭代速度、供應鏈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多場景生態布局,正成為決定品牌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隨著雙十一等促銷節點臨近,各品牌或將通過價格策略與產品創新展開新一輪爭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