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漢堡王中國業務調整的消息引發市場廣泛關注。這家國際快餐巨頭在華發展軌跡即將迎來重大轉折——CPE源峰宣布與漢堡王品牌達成戰略合作,計劃成立合資企業“漢堡王中國”,這場合作被業內視為“洋品牌”在中國市場尋求突破的深度探索。
根據協議框架,CPE源峰將向合資企業注入3.5億美元初始資金,資金用途涵蓋門店擴張、數字化升級、產品創新等核心領域。漢堡王中國全資關聯企業獲得為期20年的品牌獨家開發權,交易完成后CPE源峰將持有約83%股權,原品牌方RBI保留17%股份。雙方設定明確發展目標:到2035年將中國門店規模從現有的1250家擴展至4000家以上,同時實現可持續的同店增長。這筆交易預計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最終時間取決于監管審批進程。
回溯漢堡王在華發展歷程,其市場表現始終難言理想。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時,已比肯德基晚18年、麥當勞晚15年。盡管2018年門店突破千家,但此前制定的三年新增千家目標未能實現。截至2024年末,其1474家門店規模不僅遠落后于肯德基的1.2萬家、麥當勞的7000家,更被后起之秀塔斯汀(超9000家)和華萊士(超2萬家)甩在身后。這種“起大早趕晚集”的困境,在2024年集中爆發——全國范圍內出現閉店潮,福州等城市單月關閉10家門店,市場甚至傳出撤資傳聞。
經營困境背后暴露出多重問題。2020年央視3·15晚會曝光南昌門店使用過期食材事件,引發品牌信任危機;2024年加盟商集體投訴配送臨期食品、不合理處罰等運營亂象,進一步加劇市場質疑。同年11月,RBI集團向原特許經營商TFI發出終止通知,并于今年2月以1.58億美元完成股權回購,明確表示要尋找具備本土運營能力的新合作伙伴。
為扭轉頹勢,RBI集團采取系列自救措施。2025年二季度先期注資3000萬美元支持運營,同時重構管理團隊:6月引入具有百勝中國背景的陳玟瑞擔任副首席執行官兼首席供應鏈官,薛冰出任首席變革官;9月任命擁有三十年百勝中國經驗的范軍為首席運營官,李佳擔任首席信息官。這套“空降”高管組合迅速見效——三季度系統銷售額達1.72億美元,同店銷售增長10.5%,前九個月累計營收4.81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門店數量減少196家的情況下實現營收增長,顯示出運營效率的顯著提升。
新合作伙伴CPE源峰的背景引發市場關注。這家前身是中信產業基金的資產管理機構,管理規模超千億元,最大股東中信證券持股35%。其消費領域投資戰績亮眼:累計投入約100億元,成功培育出蜜雪冰城、愛爾眼科、泡泡瑪特等明星項目。以絲域養發為例,2014年入股時門店剛突破千家,經直營化改造和購物中心布局,至2024年末已發展至2503家門店,會員超200萬。今年6月孩子王聯合收購絲域時,CPE源峰通過股權轉讓獲利9.35億元,印證其資本運作與運營改造的雙重能力。
這場合作折射出中國餐飲市場的深層變革。當單純依靠品牌溢價的時代終結,資本實力、運營效率和本土化能力成為制勝關鍵。漢堡王中國此次“換軌”,既要保持美式漢堡的差異化特色,又需在產品創新、數字化服務、供應鏈響應等方面深度適配中國消費者需求。在1300家現有門店基礎上,如何突破本土品牌圍剿實現規模躍遷,將考驗新團隊的戰略定力與執行效能。隨著新資本注入和管理架構重組,這場突圍戰已悄然打響第一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