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購物節臨近尾聲時,消費市場終于迎來高潮。消費者張女士向記者分享了自己的購物經歷:11月10日,她在某品牌直播間瀏覽時,發現一款原價99元的兒童書包,頁面突然彈出20元優惠券。她將商品加入購物車后并未立即下單,沒想到次日上午又收到一張40元優惠券。最終,她僅以59元的價格購得心儀商品,直言“這才感受到‘雙11’的狂歡氛圍”。
與往年集中爆發式促銷不同,今年的“雙11”大促周期顯著拉長。自10月9日啟動以來,整體節奏較為平緩,甚至讓部分消費者產生“靜悄悄”的錯覺。然而,從11月10日開始,尤其是11月11日當天,消費熱度迅速攀升。各大電商平臺密集發放優惠券,商家也臨時追加福利,社交平臺上“雙11”“尾款沖刺”“萬元券速用”等話題接連登上熱搜榜。
11月11日起,天貓、京東、抖音電商等平臺進入“狂歡24小時”模式。天貓推出官方立減疊加無門檻9折消費券、行業品類券、購物金等多重優惠,不同時段設置專屬權益和折扣。京東則向用戶發放平臺券、PLUS會員滿減券及隨機品類券,以白酒品類為例,消費者可同時享受滿300元減50元平臺優惠和滿3000元減150元品類補貼。抖音電商在“最后24小時”不定時發放消費券,記者11月11日上午11點進入“與輝同行”直播間時,便收到滿500元減60元和滿1500元減180元的優惠券。
抖音平臺頭部直播間從11月11日清晨便開啟全天不間斷直播。“與輝同行”“東方甄選”“交個朋友”等直播間均宣布全力沖刺收官戰。面對這波“薅羊毛”機會,消費者行動積極。不少網友表示,直到11月11日才意識到“這才是真正的‘雙11’”。消費者王先生稱,他早早在京東看中一款白酒,對比后發現11月11日疊加各類優惠后價格最劃算,于是立即下單。
隨著促銷手段日益復雜,監管部門也加強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向主要電商平臺發布《“雙十一”網絡集中促銷合規提示》,要求平臺嚴格規范促銷行為,杜絕“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違法活動。提示明確,促銷規則需清晰透明,滿減、優惠券、預售、保價等關鍵環節必須明確使用條件、退改流程和有效期限,全面提升活動透明度。
提示還要求平臺嚴格規范價格行為,尊重商家自主定價權,嚴禁利用技術或規則對商家實施不合理定價限制或附加條件。平臺不得進行“先提價后打折”、虛假折價比價等行為,并需落實《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為合規指南》要求,規范自身收費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