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近日在德國完成了一次備受矚目的試駕活動,駕駛小米首款電動汽車SU7完成了長達800公里的行程。此次試駕路線覆蓋柏林至漢堡、漢堡至法蘭克福兩段高速路段,其中在德國不限速高速公路上,SU7最高時速達到260公里,充分展現了其動力系統的強勁性能與底盤調校的穩定性。這一表現不僅引發行業關注,更被視為小米汽車進軍歐洲市場的重要信號。

根據公開參數,小米SU7提供后驅與四驅雙版本選擇。四驅超長續航Max版搭載雙電機系統,綜合功率達495千瓦,峰值扭矩838牛·米,零百加速僅需2.78秒,CLTC工況下續航里程突破800公里。該車型還配備25揚聲器杜比全景聲音響、128線激光雷達及雙英偉達Drive Orin-X芯片,算力高達508 TOPS,智能駕駛硬件配置達到行業頂尖水平。后驅版本則通過差異化動力策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此次試駕重點驗證了車輛的高速操控性能。據盧偉冰分享,SU7在德國高速路段表現出極強的車身穩定性,即便以260公里時速行駛,轉向響應依然精準,空氣動力學設計有效抑制了車身側傾。這一特性與小米汽車強調的"運動化調校"理念高度契合,為后續歐洲市場推廣奠定了技術基礎。
小米汽車的全球化戰略正加速推進。今年6月,小米已啟動歐洲市場調研,重點考察銷售網絡布局與本地化合作可能性。根據最新規劃,小米汽車將于2027年正式進入歐洲市場,首款投放車型極有可能為SU7高端版本。此舉旨在通過技術領先的產品樹立品牌形象,同時應對特斯拉、比亞迪等品牌在歐洲市場的激烈競爭。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嚴格的環保法規與安全標準將成為小米汽車必須跨越的門檻。
在智能化領域,小米SU7延續了品牌生態優勢。其搭載的智能座艙系統支持多設備互聯,語音交互與手勢控制功能經過深度優化。雖然自動駕駛具體功能尚未完全公布,但基于小米在AI領域的技術積累,市場普遍預期其將推出具有創新性的輔助駕駛方案。這種"硬件性能+智能生態"的組合策略,或將成為小米汽車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隨著電動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歐洲市場已成為全球車企爭奪的焦點。小米SU7憑借800公里續航、2.78秒破百等參數,在性能層面已躋身第一梯隊。但品牌認知度建設、本地化服務網絡搭建以及合規性改造,仍是其需要突破的三大挑戰。此次德國試駕既是技術驗證,也是市場預熱,小米汽車能否復制智能手機領域的成功經驗,值得持續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