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領域,模仿施洛斯“低估+分散”策略的投資者不在少數,其中一位投資者通過在中遠海能(01138.HK)上的實踐,80天內斬獲近60%收益率,驗證了這種投資思路的可行性。該投資者表示,施洛斯式的投資無需對標的業務有深刻洞察,核心在于捕捉被市場低估的資產,等待價值回歸后獲利退出。
2025年8月1日,這位投資者以約6.4港元的價格首次建倉中遠海能H股,彼時公司股價處于近一年低位區間。10月20日,在市場情緒高漲、股價單日飆升8%的背景下,他選擇以10.07港元的價格清倉,鎖定約57%的收益率。這一操作與施洛斯“在市場狂熱時保持冷靜”的理念高度契合,也印證了其“不依賴對商業模式的深度理解”的投資哲學。
支撐此次投資決策的五大邏輯浮出水面。首先是港股折價帶來的安全邊際。根據中遠海能7月發布的A股定向增發方案,增發價格不低于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當時H股市凈率僅0.77倍,意味著增發將直接增厚每股權益,對H股股東構成實質利好。這種通過制度設計獲取的“隱性紅利”,成為投資者的重要考量因素。
其次是估值與股息的雙重吸引力。盡管6.4港元的買入價較近一年最低點5港元上漲28%,略超施洛斯通常設定的10%波動閾值,但投資者認為下行空間有限。更關鍵的是,當時稅前股息率達7%,在低利率環境下顯得尤為珍貴。這種“估值保護+現金流回報”的組合,為投資提供了雙重安全墊。
財務穩健性是第三重保障。中遠海能資產負債率約51%,有息負債占比不足40%,流動比率超過1.1。雖然未達到施洛斯偏好的“極低負債”標準,但央企控股背景和全球最大油輪船隊的行業地位,有效降低了破產風險。公司覆蓋全品類油輪的運力結構,更形成了難以復制的競爭壁壘。
控股股東的增持行為提供了重要參考。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期間,大股東以平均12.07元/股的價格增持A股,較當時H股價格高出近一倍。這種“用真金白銀投票”的行為,被投資者視為股價被嚴重低估的強烈信號,進一步夯實了投資決策的信心基礎。
經營現金流的持續性則是長期價值的保證。過去九年,公司累計產生經營性現金流550億元,遠超同期126.7億元的凈利潤。這種“現金奶牛”特質,與其重資產、高折舊的商業模式密切相關。305億港元的市值對應充沛的現金流,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該投資者坦言,雖然無法預判原油運價的短期波動,但基于多重安全邊際的構建,當時買入中遠海能H股出現永久性虧損的概率極低。這種“以價格換安全”的投資策略,最終在市場波動中收獲了超額回報,也為價值投資實踐增添了新的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