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力系統中,電網設備如同人體的“骨骼與經脈”,承擔著電能傳輸與分配的核心功能。特高壓輸電線路、智能變壓器等關鍵設備,已成為跨區域能源調配的支柱。近期,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力需求結構正發生深刻變化,電網設備板塊在資本市場表現活躍,多家相關企業股價連續漲停,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AI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對電力供應提出了全新挑戰。根據中國電信研究院發布的《智算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到2035年,人工智能產業預計將為中國GDP貢獻超過11萬億元。然而,數據中心的高負荷密度和波動性電力需求,使得傳統電網面臨并網難題。AI運算對電力穩定性要求極高,哪怕0.1秒的電壓波動都可能導致算力中斷,這促使儲能系統從“可選配置”升級為“必備保障”,進而推動儲能市場需求激增。
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直接帶動了相關產品出貨量的攀升。天合光能披露,其海外儲能訂單已超10GWh,主要交付期集中在2025年至2026年。惠州億緯鋰能則表示,2025年前三季度儲能電池出貨量達48.41GWh,同比增長35.51%。這些數據表明,儲能市場正進入高速增長期,為電網設備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業內專家指出,儲能系統的穩定運行離不開電網設備的支持。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分析稱,隨著儲能需求的擴大,電網設備在配套儲能系統建設中的作用將更加凸顯。例如,電網側儲能需要配套專用變壓器、能量管理系統、并網逆變器及保護控制設備,這為傳統電力設備企業提供了轉型升級的契機。
電力裝備需求正呈現多元化、智能化升級趨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譚浩俊認為,在傳統火電基礎上,新能源電力與核電的規模化接入對電力裝備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新能源電力占比持續提升,電能儲存技術將成為未來重點攻關方向,圍繞儲能領域的電力裝備市場空間廣闊。
多家A股電力設備上市公司已提前布局儲能領域。摩恩電氣憑借在電磁線及特種電纜領域二十余年的積累,推出了新能源儲能系統用電池連接電纜,應用于直流側電池模塊間的連接。神馬電力正在研發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用新型玻纖復合套管技術。中能電氣則拓展了陽臺光儲式便攜電源、工商業儲能柜等多款產品,形成覆蓋發電側和用戶側的儲能產品線。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電力設備企業若能將傳統輸配電設備與儲能接口標準、調度響應特性適配,有望從“單一設備供應商”轉型為“系統解決方案商”。這種轉變不僅能幫助企業打開第二增長曲線,也將推動整個電力行業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發展。隨著儲能技術的不斷突破,電網設備與儲能系統的深度融合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