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利時集團位于北京的智能制造工廠內,一場悄無聲息的工業變革正在上演。隨著操作員在終端輸入新建工單指令,兩臺機器人幾乎同步啟動,從立體庫區精準抓取物料盤,沿著預設軌道無聲滑行至產線。這一場景背后,是該集團最新研發的XMagital智能系統在發揮作用——它如同工廠的"數字中樞",將生產控制與管理流程無縫融合,重新定義了智能制造的邊界。
該系統最顯著的特征在于其原生一體化架構。傳統工廠中,生產控制層(PLC/DCS)與管理層(MES/WMS)往往獨立運行,數據流通需通過復雜接口轉換。而XMagital系統構建在統一數字底座之上,實現了設備狀態、工藝參數、物流信息等數據的實時原生融合。工程師通過可視化組態界面,僅需拖拽組件即可完成產線邏輯重構,將原本需要數周的產線改造時間縮短至數小時。
在模塊生產車間,兩條柔性自動化產線正同步生產主控模塊與通訊模塊。得益于標準化接口與模組化設計,這套系統可兼容8大類35種規格的板卡生產。當操作員演示一鍵換產功能時,系統在15分鐘內自動完成了全線設備的工藝參數切換,而傳統專用產線完成同類操作需2-4小時。這種靈活性使工廠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單日可切換生產3-5種不同產品。
系統的智能特性體現在多個維度。通過集成工業AI框架,XMagital實現了設備健康狀態的實時監測與預測性維護。當某臺機器人出現性能波動時,系統會提前3-5個工作日發出預警,并推薦最優維護方案。在生產調度方面,系統基于歷史數據與實時工況,可精準預測未來30天的產能交付量,誤差率控制在3%以內,幫助企業優化庫存管理與物流規劃。
這套解決方案的輻射效應正在顯現。在制藥行業,某企業引入XMagital后,將批次切換時間從45分鐘壓縮至8分鐘,產品合格率提升至99.7%;汽車零部件廠商通過系統的自適應工藝優化功能,使焊接良品率穩定在99.5%以上。目前,該系統已在12個行業的68家企業落地,累計部署超過200條智能產線。
軌道交通領域的突破更具戰略意義。作為中國高鐵列控系統核心供應商,和利時將智能技術延伸至信號設備運維環節。其研發的"和行"軌道交通大模型,可對2000余種信號設備進行故障診斷與健康評估。在某地鐵線路的實測中,系統將故障定位時間從平均2小時縮短至8分鐘,并自動生成包含3套解決方案的維修工單。
在新能源領域,該集團的技術正在重塑產業生態。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中,和利時提供的解決方案覆蓋從光伏發電到氫氣儲存的全流程控制。系統根據光照強度實時調整電解槽功率,使綠氫生產成本較傳統方案降低18%。而在醫療領域,某中醫院引入的智能藥房系統,通過機械臂與煎藥機的協同作業,將處方處理效率提升4倍,日均配藥量突破2000劑。
技術迭代的腳步從未停歇。研發團隊正在開發新一代系統,重點增強工藝自適應優化能力。通過深度融合機器學習與機理模型,新系統可自動識別生產瓶頸并生成改進方案。在某電子廠商的試點中,該功能使產線綜合效率(OEE)提升12%,能耗降低9%。同時,工業大語言模型的應用場景持續拓展,現已實現設備故障的自然語言交互診斷與工藝參數的語音調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