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月現象發生在地球恰好位于月球與太陽之間時,此時月球被太陽完全照亮的一面朝向地球,從地球上望去,月亮呈現出最圓滿的形態。而“超級月亮”的出現,則與月球軌道的特殊性密切相關。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并非正圓,而是橢圓,因此地月距離會不斷變化。當滿月發生在月球運行至近地點附近時,地月距離比平時更近,月亮的視直徑隨之增大,這樣的滿月便被稱為“超級月亮”,在天文學上則稱為“近地點滿月”。
通常情況下,一個公歷年里會出現12次或13次滿月,而“超級月亮”的出現頻率則相對較低,每年一般會出現2至3次。這些“超級月亮”中,距離地球最近的那一次會被認定為年度最大滿月。與年度最小滿月相比,最大滿月的視直徑大約增大了14%,視面積則增大了30%左右,視覺效果極為顯著。
“超級月亮”的判定標準在于滿月時刻與月球到達近地點時刻的時間間隔,一般要求兩者間隔小于24小時。由于月球繞地球運行的周期與滿月出現的周期并不完全同步,導致滿月位于近地點的時間會逐年向后推移。具體來說,月球過近地點的平均周期約為27.55天,而滿月出現的平均周期為29.53天,這種差異使得相鄰兩次年度最大滿月出現的公歷日期逐年后移,間隔大約為13或14個朔望月。
回顧近年來的天文記錄,年度最大滿月的出現日期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例如,2024年的最大滿月出現在10月17日,2023年則出現在8月31日,2022年則是在7月14日。這些日期的變化,正是月球軌道周期與滿月周期不同步所導致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