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策略迎來重大調整。這家全球咖啡巨頭近日宣布,與中國另類資產管理公司博裕投資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成立合資企業運營中國零售業務。根據協議,博裕資本將持有合資公司最多60%股權,星巴克保留40%股份并繼續作為品牌與知識產權所有者,通過授權方式參與運營。這項基于約40億美元企業價值的交易,標志著星巴克在中國市場開啟新的發展篇章。
面對中國消費市場的結構性變革,星巴克正面臨雙重挑戰:既要維持高端市場的品牌定位,又要在大眾市場與本土品牌展開競爭。當前中國咖啡市場正經歷從高端驅動向大眾化轉型的關鍵期,消費者需求呈現分層化特征。這種市場環境下,引入本土戰略合作伙伴成為星巴克平衡短期生存與長期發展的關鍵選擇。通過與博裕資本的合作,星巴克既能保持品牌全球一致性,又能借助本土資源提升市場響應速度。
這場戰略合作的醞釀過程充滿市場猜測。早在2024年7月,星巴克就在股東大會上釋放尋找合作伙伴的信號,時任CEO納拉辛漢明確表示要增強中國市場的競爭地位。三個月后,新任CEO尼科爾在業績會上再次強調這一戰略方向。期間市場傳聞不斷,華潤集團、高瓴資本、KKR等機構都曾被傳參與競購,最終博裕資本在四家最終候選機構中脫穎而出。
博裕資本的投資策略展現頂級PE的運作智慧。這家成立于2011年的私募機構,管理資產規模近百億美元,專注大中華區投資。其經典案例包括2021年以70億元轉讓萬物云7.6%股權,四年間實現45億元投資回報。在商業地產領域,博裕資本今年完成對奢侈品零售標桿SKP的收購,此前還通過增持金科股份股權擴大物業版圖。這些布局為其運營星巴克中國業務積累了寶貴的實體商業經驗。
財務數據顯示星巴克中國正經歷轉型陣痛。2025財年第四季度,雖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至8.32億美元,實現連續四個季度增長,但平均客單價下降7%。全年數據顯示交易量增長4%的同時客單價下降5%,反映出以價換量的競爭策略。這種市場壓力促使星巴克加速本土化轉型,博裕資本的加入可能推動產品價格體系進一步下沉,甚至引發市場對9.9元星巴克產品的猜測。
合作模式借鑒了國際快餐品牌的成功經驗。2017年麥當勞中國引入中信集團和凱雷資本后,門店數量快速增長,2025年上半年已達7227家,計劃到2028年將半數門店布局在低線城市。百勝中國引入春華資本后,肯德基等品牌在數字化和供應鏈領域取得突破。星巴克此次合作保留品牌所有權和關鍵事項否決權,由博裕資本主導本地運營,這種模式既確保品質標準,又賦予運營更大的靈活性。
門店擴張計劃彰顯合作雄心。星巴克宣布將在中國市場逐步把門店規模擴展至20000家,這個數字較現有8011家門店增長1.5倍。第四財季新進入47個縣級市場,全年凈新增415家門店的擴張速度仍落后于本土品牌。博裕資本的商業地產資源有望改變這種局面,其運營的SKP商場和物業網絡可能成為星巴克下沉市場的重要載體,加速實現"萬店計劃"。
這場戰略合作折射出中國咖啡市場的結構性機遇。盡管價格戰持續,但行業數據顯示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仍不足美國的十分之一,下沉市場潛力巨大。星巴克與博裕資本的組合,既保持了國際品牌的品質基因,又獲得了本土資本的運營支持,這種雙重優勢可能重塑中國咖啡市場的競爭格局。隨著20000家門店目標的推進,中國咖啡市場的版圖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