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廣汽埃安正經歷一場深刻的戰略轉型。曾以純電技術為傲的埃安,如今推出了一款售價12.68萬元起的增程式SUV——i60,這一舉動被視為品牌在市場壓力下的關鍵自救行動。這款新車不僅承載著技術下探的使命,更標志著埃安從“技術理想主義”向“市場現實主義”的重大轉向。

i60的誕生源于廣汽集團內部的“番禺行動”,其核心是將原本應用于高端車型的“星源增程技術”下放至15萬元以下市場。這一決策背后,是埃安對市場趨勢的重新判斷:當純電市場增速放緩、補貼退坡,單一技術路線已難以支撐品牌長期發展。通過增程技術的引入,埃安試圖在家庭用戶市場開辟新戰場,與理想、比亞迪等品牌展開直接競爭。技術層面,i60搭載的1.5ATK發動機熱效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虧電油耗僅5.5L/100km,綜合續航里程達1240km。這些數據表明,埃安開始從強調技術參數轉向突出實用價值,試圖用“跑得遠、用得省”的賣點打動消費者。
品牌定位的調整同樣顯著。過去,埃安的營銷話術充滿“技術先鋒”的優越感,而i60的推廣中首次出現了“國民好車”“國泰民安臉”等貼近主流審美的表達。這種轉變反映出埃安對目標群體的重新定位——從追求科技感的極客群體,轉向更注重家庭實用性的中產消費者。這種策略調整并非偶然,當Hyper系列高端車型銷量未達預期時,埃安需要一款能走量的產品來穩定現金流,而i60恰好承擔了這一角色。

從企業戰略層面看,i60的推出是廣汽集團的一次結構性再平衡。通過增程與純電雙路線并行,埃安試圖復制比亞迪“王朝+海洋”系列的成功模式:Hyper系列繼續沖擊高端純電市場,i系列則專注主流消費群體。這種布局既能分散風險,又能覆蓋更廣泛的價格區間。值得注意的是,i60將星源增程、彈匣電池、GSD智駕系統等核心技術下放至12萬元級車型,標志著埃安從“技術炫技”轉向“技術普惠”。這一轉變背后,是埃安對技術商業化價值的重新認識——技術的生命力不在于實驗室數據,而在于能否真正獲得市場認可。
資本市場的反應同樣值得關注。此前,埃安的估值故事圍繞“高端純電智能品牌”展開,但隨著高端車型銷量遇冷,這一敘事難以持續。i60的推出意味著埃安開始轉向“規模換現金流”的務實路線,通過高銷量產品穩定投資者信心。這種調整在新能源行業并非孤例,當技術競爭進入深水區,如何平衡理想與現實、技術與市場,成為所有品牌必須面對的課題。
i60的出現,或許預示著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新階段。當技術差距逐漸縮小,品牌之間的競爭將更多圍繞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展開。埃安的轉型表明,在市場洪流中,理想主義需要與現實需求找到平衡點——技術可以仰望星空,但必須腳踏實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