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作為人類文明向信息時代躍遷的重要里程碑,其發展與治理關乎全球共同福祉。十年來,中國提出的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已成為引領全球互聯網治理的核心框架。這一理念由國家最高領導人基于對時代趨勢的深刻洞察提出,為破解信息時代發展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推動國際社會從理念共識走向實踐共進。
面對世界百年變局與信息革命的深度交織,該理念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宏觀坐標,精準把握互聯網發展規律。當前全球網絡空間已形成"地球村"格局,各國在數字領域的依存度持續加深,但網絡安全威脅、數字鴻溝擴大等問題日益突出。中國方案通過"四項原則""五點主張"的系統設計,明確了發展優先、安危與共的治理路徑,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數字主權提供了理論支撐。
在實踐層面,中國推動的數字基建合作成效顯著。5G網絡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IPv6用戶規模突破7億,北斗系統服務230余個國家和地區。通過"數字絲綢之路"建設,中國幫助60多個發展中國家完成光纜網絡升級,顯著提升了全球數字連通性。202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1.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3%,"絲路電商"伙伴國增至31個,成為數字貿易新引擎。
數字文明交流呈現多元格局。中國網絡文學、影視、游戲等文化產品年出口額超50億美元,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5年文化遺產數字化論壇吸引53國代表參與,達成12項跨國保護合作協議。網絡空間安全防護體系持續完善,中國與86國建立應急響應合作機制,發布《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等3項國際標準,推動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規則制定。
全球治理機制創新取得突破。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會員單位達120個,覆蓋五大洲。中國主導制定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被納入G20領導人宣言,聯合國《全球數字契約》談判中中國方案獲68國聯署支持。在人工智能治理領域,中美歐三方對話機制常態化運行,形成15項技術倫理準則。
當前,數字技術正加速向智能化躍遷,帶來新的治理挑戰。中國提出四大行動方向:構建普惠數字生態,反對技術壟斷;建立共同安全機制,應對AI武器化風險;促進文明數字化交流,保護文化多樣性;完善多邊治理規則,保障發展中國家權益。這些舉措旨在推動網絡空間從"各美其美"向"美美與共"轉變,為人類文明進步注入數字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