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宮空間站近日向巴基斯坦發放了首張外籍航天員“入場券”,這一決定打破了外界對俄羅斯成為首個合作對象的普遍預期,被視為對美國太空戰略布局的有力回應。在地球資源日趨緊張的背景下,月球因其豐富的資源儲備成為各國爭奪的焦點,而美國正通過“阿爾忒彌斯”計劃加速布局,試圖掌控月球南極關鍵區域的水冰資源,為未來的月球基地提供支撐,并借此主導整個月球的資源分配。
美國的野心不僅限于資源開發,還計劃在月球建立軍事基地,并要求參與國家遵守其制定的規則,甚至可能收取高額合作費用。此前,馬斯克旗下星鏈衛星多次接近中國天宮空間站,迫使中方采取緊急規避措施,這一事件進一步暴露了美國試圖通過技術優勢壟斷太空的意圖。面對這種壓力,中國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通過國際合作打破美國的太空霸權。
據《今日巴基斯坦報》披露,兩名巴基斯坦航天員將于今年10月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接受為期一年的適應性訓練,通過考核后將進入天宮空間站執行為期一周的任務。這一合作不僅填補了天宮空間站長期缺乏外國航天員的空白,也向世界傳遞了中國太空探索的透明度和開放性。此前,由于中歐、中美地緣競爭的影響,意大利航天員取消了原定的天宮訪問計劃,使得天宮成為唯一沒有外國航天員參與的空間站。
中巴航天合作的基礎早已奠定。2018年,中國幫助巴基斯坦成功發射遙感衛星,雙方在航天數據共享和衛星應用領域保持了長期合作。此次航天員合作進一步深化了兩國關系,同時也為中國在國際航天合作中贏得了重要支持。通過公開與巴基斯坦的合作,中國不僅打破了美國獨占太空的說法,還迫使美歐在針對中國時必須考慮巴基斯坦的立場。
從戰略層面看,邀請巴基斯坦參與天宮合作也是為中國未來的月球科研站鋪路。隨著載人登月計劃的推進,中國需要測試多國合作模式,為更多國家參與月球科研站積累經驗。與俄羅斯相比,巴基斯坦在領土資源問題上沒有強烈執念,更愿意配合中國的航天計劃,合作風險更低。俄羅斯近期將航天重心放在近地軌道,與中國的月球探索節奏不匹配,因此選擇巴基斯坦成為更穩妥的決策。
在這場太空競賽中,中美兩國展現了截然不同的理念。美國試圖通過獨占資源、設定規則和收取高額費用實現利益最大化,而中國則秉持分享理念,不僅讓巴基斯坦進入天宮,還計劃將月球科研站建設成開放平臺,惠及更多發展中國家。巴西、沙特等國已表達參與意愿,他們更看重平等合作,而非遵守美國的規則。
中巴合作還為未來太空合作樹立了新模式。巴基斯坦航天員完成訓練后進入天宮,不僅將帶回太空任務經驗,還將傳播中國的合作模式。中國不設門檻、不搞壟斷,愿意將技術和經驗分享給發展中國家。未來,雙方可能在衛星遙感、太空育種等領域深化合作,幫助巴基斯坦農民通過航天數據更精準地安排農作物種植。
中國選擇巴基斯坦進入天宮,不僅是一次合作決策,更是向世界展示打破美國太空霸權、推動和平探索太空的實際行動。從航天員訓練到月球科研站建設,每一步合作都在將和平探索太空的理念變為現實,逐步改變世界太空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