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計算聯盟(GCC)主導制定的《統一基本輸入輸出系統(UBIOS)接口規范》團體標準近日正式發布,標準編號為T/GCC 3007—2025。這項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合華為、南京百敖軟件等13家單位共同起草的技術規范,首次構建了完整的國產固件體系標準,為計算設備底層架構提供了標準化解決方案。
作為計算機啟動的核心組件,UBIOS(Unified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承擔著硬件初始化與操作系統引導的關鍵任務。與傳統UEFI標準不同,該規范針對異構計算、Chiplet芯粒技術等前沿趨勢,從底層架構進行了系統性重構。其核心創新在于提出統一虛擬總線(UVB)概念,通過標準化接口定義實現BIOS內部及與周邊組件的高效交互。
規范詳細規定了BIOS與操作系統、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外設板卡等組件間的交互方式,涵蓋交互架構、通信通道及接口形式等技術參數。適用于從BIOS開發到系統測評的全流程,特別針對多固件化、外設智能化等發展趨勢設計了兼容方案。標準定義了包括功能標識(FID)、信息標識(IID)在內的七大核心要素,形成完整的固件框架體系。
在技術實現層面,UBIOS通過虛擬總線技術解耦了傳統固件中緊密耦合的硬件模塊。這種面向組件的統一接口設計,使不同物理實體承載的SoC子系統及外圍設備均可接入總線,實現標準化消息傳遞。以異構SoC系統為例,規范明確了分層架構中各組件的交互路徑,顯著提升了多域系統的兼容性。
針對大型計算系統中的多域架構,規范提出了對稱與非對稱兩種實現模式。對稱系統中各計算域采用相同硬件環境與軟件配置,適用于均質計算場景;非對稱系統則支持不同BIOS與操作系統的異構集成,為AI訓練集群等復雜場景提供了技術支撐。兩種模式均可通過UVB實現跨域互聯,確保系統擴展的靈活性。
該標準的接口體系分為信息上報與功能交互兩大類,包含BIOS啟動信息表、運行時服務、事件觸發報告等五項核心功能。通過標準化BIOS內部多組件間的功能調用,以及與BMC、EC等關聯部件的信息交互,構建起完整的固件通信生態。這種設計有效解決了傳統架構中接口碎片化導致的兼容性問題。
目前,規范全文已通過全球計算聯盟官網(https://www.gccorg.com/article/69/426.html)向社會公開。參與起草的單位涵蓋芯片設計、系統集成、云計算等多個領域,體現了產業界對自主固件標準的廣泛共識。這項技術突破標志著我國在計算基礎架構領域實現了從跟隨到引領的轉變,為全球計算產業貢獻了中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