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草本植物飲料正成為中國健康飲品市場的“黑馬”,在激烈競爭中以年均兩位數的增速搶占消費者心智。其中,華潤飲料旗下品牌“至本清潤”憑借對傳統文化的創新演繹,在植物飲料賽道中脫穎而出。據第三方機構監測,該品牌今年一季度已躋身市場份額前三,其發展路徑為傳統品類的現代化轉型提供了新范式。
品牌的破局之道始于對國民記憶的深度挖掘。自2021年首款菊花茶上市以來,至本清潤以“經典口味”為錨點,構建起覆蓋南北市場的產品矩陣。菊花茶在南方茶館與中餐廳的廣泛存在,為其全國化布局提供了認知基礎;2023年推出的檸檬茶,精準捕捉兩廣及港式茶餐廳文化中的懷舊需求;去年上線的酸梅湯,則通過還原北京百年消暑傳統,在北方市場引發情感共鳴;今年新推的燉梨口味,更將家庭食療方轉化為標準化商品,實現私人飲食記憶的公共化轉化。
這種“記憶轉譯”策略貫穿于產品開發的每個環節。品牌研發團隊發現,全國消費者對“枇杷燉梨”的認知度高達83%,尤其在秋冬季節,該方劑被視為滋養佳品。通過現代工藝標準化生產,至本清潤成功將家庭廚房的溫情記憶轉化為可規模化生產的商品,既保留了傳統風味,又符合現代食品安全標準。這種創新不僅滿足了健康需求,更喚醒了消費者對童年、家鄉的情感聯結。
在包裝設計上,品牌展現出精準的場景洞察力。300ml迷你裝適配移動場景,1.5L分享裝主打家庭聚餐,1L暢飲裝滿足短時間大量飲用需求,禮盒裝則切入禮品市場。多規格策略使產品滲透至便利店、超市、餐飲渠道乃至電商平臺,形成“全場景覆蓋”。數據顯示,這種設計使復購率提升27%,尤其在年輕消費群體中,包裝的儀式感成為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
營銷層面的文化賦能,則讓品牌突破了飲料的功能屬性。今年9月,至本清潤以聯合贊助身份亮相文化訪談節目《圓桌派》,通過節目場景的自然露出、嘉賓飲用互動及全網抽獎,構建“經典飲品×經典話題”的認知關聯。節目探討的“時間與傳承”主題,與品牌“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定位形成深度共鳴。這種合作不僅提升了品牌調性,更將產品轉化為文化對話的媒介。
與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聯名,則展現了品牌對東方美學的現代詮釋。聯名款包裝采用青綠山水元素,路演活動設置“只此經典茶館”,通過沉浸式體驗打通線上線下。消費者在品嘗飲品的同時,能感受到《千里江山圖》的文化意蘊。這種跨界不僅提升了產品附加值,更讓傳統飲品成為文化傳播的載體。
品牌代言人的選擇同樣體現戰略考量。擊劍世界冠軍孫一文的加入,為品牌注入了“堅持、傳承與優雅”的精神內核。她在路演活動中的互動,將抽象的品牌理念轉化為可感知的體驗。數據顯示,代言后品牌在25-35歲消費群體中的認知度提升41%,社交媒體話題量增長3倍。
從產品到包裝,從營銷到代言,至本清潤的每一步都緊扣“文化共鳴”這一核心。它沒有陷入價格戰或功能宣傳的窠臼,而是通過喚醒集體記憶、構建情感聯結,開辟了“情感+文化”的新賽道。這種策略不僅實現了銷售增長,更讓品牌成為連接個體與集體文化的符號。在消費升級與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下,至本清潤的實踐為傳統品類的創新提供了可復制的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