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白粉行業近日爆出重大商業糾紛,云南冶金新立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南新立”)以技術秘密被侵犯為由,將三名前高管及河北燕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燕鋼”)告上法庭,索賠金額高達13.1億元。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根據云南新立提交的訴訟材料,涉案技術秘密涉及該公司引進的大型氯化鈦白粉生產線建設工藝及核心生產技術。這些技術自引進以來,公司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原告方指出,被告劉建良、江書安、趙澤權三人曾在公司擔任重要管理或技術崗位,其中劉建良曾任公司董事長,并主導氯化鈦白技術創新團隊。
訴訟文件顯示,2019年下半年,江書安、趙澤權先后入職河北燕鋼關聯企業,隨后利用掌握的技術秘密參與氯化鈦白粉生產線規劃、設計及建設。云南新立認為,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公司利益,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使用相關技術,銷毀載有技術秘密的資料,并在全國性媒體刊登道歉聲明,同時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費用共計13.1億元。
案件背景顯示,2022年云南新立已就同一事項向云南省祿豐市公安局提起刑事控告,公安機關隨即立案偵查。2025年5月15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三名前員工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一案,但截至目前尚未宣判。
作為被告之一的劉建良,其職業經歷備受關注。公開資料顯示,這位正高級工程師自1993年從中南工業大學畢業后,先后在昆明貴金屬研究所、云南新立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等單位任職。2015年6月起擔任云南新立董事長,在職期間帶領團隊獲得“云南省創新團隊”認定,并推動公司引進多項國外先進技術,取得200多項專利。
河北燕鋼在鈦白粉領域的布局引發行業關注。據河北日報2022年初報道,該公司控股的河北吉誠新材料公司正在曹妃甸南堡開發區建設年產100萬噸氯化法鈦白粉項目,總投資160億元,分三期實施。其中一期工程已建成兩條年產8萬噸生產線,配套建設鈦渣和人造金紅石裝置,預計年銷售收入達3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龍佰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鈦白粉生產商,近年來面臨業績增長壓力。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從206.17億元增長至275.39億元,但增速已從45.56%降至2.78%;同期歸母凈利潤由46.76億元降至21.69億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鈦白粉業務收入同比下降7.68%,毛利率較上年減少6.40個百分點。
行業分析指出,河北燕鋼大規模項目的推進可能加劇市場競爭。目前該項目一期已實現部分產能投產,32萬噸生產線正在安裝設備。若全部產能釋放,將對現有市場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可能進一步壓縮行業利潤空間。
截至最新數據,龍佰集團市值較巔峰時期已縮水超過500億元。公司管理層在近期財報中承認,鈦白粉行業正面臨供給寬松、價格競爭加劇的局面,全行業利潤受到持續擠壓。此次技術侵權訴訟的結果,或將對公司未來技術保護和市場競爭力產生重要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