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近日宣布,在國產GPU算力平臺上成功完成全球首款原生類腦脈沖大模型"瞬悉"1.0的全流程訓練與推理,并同步開源70億參數版本模型,開放760億參數版本測試通道。該成果標志著我國在類腦計算與人工智能融合領域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構建起完整的國產化技術生態。
與傳統依賴Transformer架構的大模型不同,"瞬悉"1.0采用創新性的"基于內生復雜性"架構,通過模擬大腦神經元脈沖傳遞機制,將算法復雜度從指數級降至線性。研究團隊負責人指出,這種設計突破了現有模型在處理超長序列時面臨的算力瓶頸,使訓練和推理成本不再隨文本長度激增。
實驗數據顯示,該模型在四大維度表現卓越:在數據效率方面,僅需傳統模型1/10的訓練樣本即可達到同等精度;在處理速度上,超長序列推理效率提升達兩個數量級;生態建設層面,開發了兼容Transformer的轉換工具鏈;能耗控制方面,通過多尺度稀疏編碼技術,使模型運行功耗降低40%以上。這些特性使其在法律文書分析、醫療影像解讀等需要處理海量連續數據的場景中具有顯著優勢。
項目首席科學家透露,團隊已構建起完整的國產化技術棧,從芯片架構到算法框架均實現自主可控。特別設計的脈沖神經網絡轉換器,可將現有預訓練模型無縫遷移至類腦架構,為行業應用提供了便捷的升級路徑。目前,該技術已引發神經形態計算領域的廣泛關注,相關芯片設計規范正在制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