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四天的日本高新技術博覽會近日落下帷幕。這場以“人人享有創新”為核心理念的科技盛會,吸引了全球800余家企業和團體參展,其中近半數展商聚焦人工智能領域,通過覆蓋工業制造、醫療健康、城市管理、生活消費等場景的解決方案,勾勒出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人類社會的未來圖景。
在工業制造領域,三菱電機推出的雙模態AI系統引發關注。其云端AI通過實時分析工廠流水線數據,不僅能精準定位故障點并生成維修方案,還可自動完成零部件庫存核對與訂單追蹤。當網絡中斷時,獨立運行的邊緣AI仍能持續監測設備狀態,及時向管理人員發送警報。技術人員特別指出,這種針對特定場景優化的邊緣AI,在功能精度上超越了通用型大語言模型,而參數量僅為后者的十分之一。
醫療健康板塊的創新同樣令人矚目。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聯合早稻田大學開發的量子-AI融合藥物研發平臺,針對RNA適配體藥物研發中天文數字級的分子篩選難題,通過量子計算加速算法優化,顯著縮短了罕見病藥物研發周期。村田制作所展示的生物聲音傳感器則開創了疾病早期篩查新范式,該設備利用自主研發的層壓結構技術,可捕捉人體微振動產生的超低頻聲波,未來有望通過持續監測脈搏、呼吸等生理信號,識別傳統醫學手段難以發現的潛在病變。
消費級應用展區展現了人工智能對日常生活的深度滲透。富士通公司推出的骨骼識別系統,通過將高爾夫揮桿動作轉化為三維數據模型,結合運動力學分析實時提供優化建議,幫助運動員提升訓練效率。花王集團開發的智能護膚程序則顛覆了傳統膚質分類方式,用戶上傳面部照片后,系統基于皮膚紋理、色素分布等客觀指標進行科學分型,相比傳統的主觀感知分類法,能更精準地推薦適配化妝品。
作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展會之一,日本高新技術博覽會自2000年創辦以來,始終聚焦前沿技術轉化與產業應用。本屆展會通過實物演示、互動體驗等多元形式,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創新實踐,為全球科技界提供了跨領域交流的重要平臺。據主辦方統計,四天展期內參觀人數突破預期,國際展商占比達三成,彰顯出科技合作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的關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