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術加速重塑各行業格局的當下,一場聚焦學科交叉的深度對話即將在同濟大學展開。由同濟大學圖書館主辦的"學科交叉中的人工智能+"圓桌論壇,將于2025年10月21日在德文圖書館二樓報告廳舉辦,五位來自不同領域的頂尖學者將共同描繪AI技術賦能千行百業的發展圖景。
本次論壇突破傳統學術邊界,首次集結設計、人文、醫學、計算機、數學五大領域的領軍人物。他們不僅是各自學科的權威專家,更是積極推動跨學科融合的實踐者。論壇通過產學研多維視角,為參會者搭建理解AI技術本質、把握行業發展趨勢的立體化認知框架。
設計創意學院范凌教授將帶來產業界的前沿洞察。作為特贊科技創始人,這位哈佛大學博士、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將解析AI技術從實驗室到商業場景的轉化路徑,揭示創意產業智能化升級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其創立的企業已成為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版圖中的重要坐標。
人文學院解學芳教授將從倫理維度展開思辨。這位同時擔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科技倫理委員會委員的學者,將探討虛擬世界構建對社會關系的重構,以及在技術狂飆時代如何堅守人文精神內核。她的研究為AI技術發展劃定了價值邊界。
外國語學院黃立鶴教授的跨界實踐頗具啟示意義。這位文科建設處副處長通過多模態符號學研究,創新運用AI技術破解腦健康領域難題,其成果展現了人文社科與自然科學的深度融合可能。他的案例為跨學科創新提供了可復制的方法論。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朱磊研究員將解構技術底層邏輯。作為國家級青年人才、大模型與算法中心負責人,他將剖析支撐各類智能應用的算法架構,預測后大模型時代的技術演進方向。其研究為AI技術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
數學科學學院關曉飛教授則聚焦智能計算的可解釋性。這位上海市東方英才計劃入選者,通過數學建模為AI"黑箱"注入確定性,其研究成果正在改變機器學習的底層范式。他的工作為AI技術可信發展奠定了數學基礎。
論壇特別設置互動環節,參會者可與五位學者進行深度交流。活動主辦方表示,這將是一次打破學科壁壘的思想碰撞,參與者不僅能獲得AI技術發展的全景圖,更能找到個人專業與智能時代的連接點。目前報名通道已開啟,學生可通過"卓越星"平臺,教職工通過"我的圖書館"系統完成注冊。
這場匯聚智慧的思想盛宴,或將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供新思路。當設計思維遇見算法邏輯,當人文關懷融合技術理性,跨學科碰撞產生的火花,正在照亮智能時代的創新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