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排排網近日推出《大V面對面》專欄,聚焦私募領域具有專業影響力和受眾號召力的意見領袖,通過深度對話展現其投資理念與實踐案例。在市場周期轉換的關鍵節點,一位兼具金融工程與大類資產配置雙首席背景的“明星分析師”丁魯明,選擇以創業者身份投身私募行業,其創立的上海睿成私募已完成備案,成為踐行“周期天王”周金濤理論體系的新興力量。
丁魯明團隊在承接周金濤理論體系后提出明確判斷:2025年前市場處于長周期看空階段,2025年后則轉向長周期看多。這一周期認知不僅塑造了其投資哲學,更促使其從理論研究轉向實戰布局。其創立的睿成私募以康波周期為核心,構建大類資產配置與擇時框架,在實盤與模擬盤中均驗證了策略有效性。數據顯示,個人實盤賬戶今年1-7月實現顯著超額收益,8月后超額水平進一步提升;模擬盤自2017年以來保持年化超額收益,盡管具體數值因監管要求未予披露,但策略穩定性已獲市場關注。
面對私募行業同質化競爭,睿成私募選擇差異化路徑。丁魯明強調,公司不追求規模擴張,而是通過康波周期體系嚴控回撤,追求可持續超額收益。其目標直指打造“中國人自己的橋水”,陪伴投資者把握三十年“國運牛”機遇。這一愿景背后,是丁魯明十六年賣方研究經驗的沉淀——從券商研究所到私募創業者,他希望將研究成果直接轉化為產品凈值回報。
在訪談中,丁魯明詳細闡述了康波周期理論與量化投資的融合路徑。他以卡瑪比率(年化收益/最大回撤)為例,指出加入康波體系后,核心指增策略的風險收益比顯著優化,持有體驗接近長期國債的穩定性,但收益水平達到國債的數倍。這種將宏觀周期與微觀選股結合的模式,成為睿成區別于其他量化私募的核心基因。
對于“中國版橋水”的愿景,丁魯明從“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展開分析。他指出,當前處于康波蕭條末期與回升早期的轉折點,疊加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崛起,為策略提供了歷史性機遇。而量化基金的靈活迭代機制,結合AI時代的因子模型創新,則確保策略始終保持行業領先。過去五年,團隊通過近30個資產配置因子、100余個行業因子和200多個個股因子,構建了動態決策體系。
從賣方分析師到私募管理人,丁魯明坦言角色轉變帶來多重挑戰。客戶群體從機構投資者擴展至高凈值個人、家辦信托等,要求更精細的投資者結構管理。在產品運營中,他采用“300指增策略+A股擇時策略”的雙輪驅動模式,前者歷史年化超額收益穩定,后者長期跟蹤顯示年化收益區間可觀。通過多維度量化模型,睿成康波盛世產品實現了類絕對收益的特征,月度最大回撤控制在較低水平。
針對私募行業“卷策略”“卷規模”的現狀,丁魯明認為,現有量化大廠集中于中小市值板塊,而睿成通過提升滬深300指增收益開辟了新賽道。目前公司規模處于策略紅利期,強調收益與容量的動態平衡,拒絕以犧牲策略有效性為代價的擴張。在風險控制方面,睿成建立了三級框架:市場風險層面依賴擇時信號,行業配置層面限制單行業權重,個股選擇層面遵循分散化原則,確保凈值波動可控。
談及個人實盤賬戶的亮眼表現,丁魯明透露,今年1-7月超額收益顯著,8月后進一步提升,模擬盤長期年化超額收益突出。這一策略在2019-2021年成長市中展現出強進攻性,年化絕對收益遠超基準。他強調,300指增策略融合了國內頭部機構決策機制的研究,是“最懂大盤股”的量化模型之一。
在談及個人影響力時,丁魯明表示,賣方經歷為其積累了初始信任,但讓投資者獲得“牛市獲得感”才是核心目標。他透露,公司及員工跟投比例高達20%,確保利益與投資者一致。這種透明度在私募行業中較為罕見,體現了其“研究驅動、客戶至上”的文化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