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赫山區千噸級碼頭上空,一架無人機伴隨著嗡嗡的螺旋槳聲騰空而起,靈活地穿梭于空中。地面上,市城管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緊盯著操作屏幕,實時接收無人機傳回的高清畫面。當畫面中疑似出現焚燒點時,工作人員立即發出指令:“發現居民焚燒行為,快聯系中心通知附近執行人員前往處置!”這一幕,正是市城管執法局借助科技力量,在大氣污染防治特護期筑牢藍天防線的生動寫照。
為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市城管執法局主動創新,引入無人機巡查模式。這一模式覆蓋中心城區及城鄉結合部,重點巡查黃土裸露、工地揚塵、建筑垃圾亂堆放、垃圾焚燒以及燃放煙花鞭炮等現象,并配合相關部門進行及時整治。無人機憑借其覆蓋范圍廣、機動靈活、視角全面的優勢,有效破解了傳統地面巡查難以觸及的盲區,如中心城區的背街小巷和城鄉結合部等區域。
從追蹤PM2.5的源頭,到守護秸稈禁燒的防線;從監督企業減排措施的落實,到助力城市空氣質量的整體提升,無人機已成為藍天保衛戰中的“科技尖兵”。它們以精準、高效、智能的姿態,化身“空中衛士”,成為精準治污的“千里眼”與“順風耳”。通過“發現-上報-交辦-處置”的全流程快速響應機制,無人機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自10月下旬以來,市城管指揮中心無人機組已巡飛16次,發現并及時整改問題10起。
市城管指揮中心負責人表示,傳統的人力巡查不僅耗時耗力,還容易出現漏報、遲報的情況。而無人機的引入,極大地提高了巡查效率。僅需一小時,無人機就能完成以往大半天的巡查工作量,即使是隱蔽在角落的焚燒點或偏僻路段的垃圾堆放點,也能被精準鎖定。發現問題后,工作人員會立即將點位坐標和現場畫面同步至指揮中心平臺,并調度就近的執法人員趕赴現場處置,從而大幅提升了污染治理的效率與精準度。
市城管執法局將繼續深化無人機巡查的應用,結合地面執法力量,形成“空中+地面”的立體防控網絡。通過常態化開展大氣污染精準監管,以科技賦能助力藍天保衛戰取得更實成效,讓市民持續享受清新空氣與湛藍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