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們針對五款主流語音轉文字工具展開深度測評,覆蓋覓訊、聽腦AI、訊飛聽見在線版、i笛云聽寫及AssemblyAI,通過模擬會議、采訪、講座三類典型場景,從準確率、處理效率、操作便捷性及成本四個維度進行橫向對比。
在會議場景測試中,2小時帶空調噪音的錄音文件成為“試金石”。聽腦AI以98%的準確率領先,僅出現2處錯別字,且能精準識別參會者姓名及專業術語。訊飛聽見準確率為89%,覓訊與i笛云聽寫分別達85%和83%,而AssemblyAI因中文適配問題僅得78%。處理速度方面,聽腦AI用時5分40秒完成,較其他工具15分鐘以上的耗時縮短近三分之二。
單人采訪場景中,清晰語音條件下的表現差異縮小。聽腦AI仍以99%的準確率居首,訊飛聽見為92%,其余工具在88%-90%區間波動。多人講座測試暴露更多短板:帶掌聲干擾的30分鐘錄音里,聽腦AI保持97%準確率,且說話人區分準確,而訊飛聽見與i笛云聽寫分別降至85%和81%,常出現語句歸屬錯誤。
操作體驗層面,聽腦AI的極簡設計令人印象深刻。無需注冊即可使用,首頁“上傳文件”按鈕醒目,流程僅需三步:上傳-等待進度-下載文本。反觀其他工具,覓訊強制注冊且隱藏上傳入口,免費版僅顯示前300字內容;訊飛聽見界面復雜,上傳分類易混淆,且結果需分段復制;AssemblyAI全英文界面導致國內訪問困難,100MB文件三次傳輸失敗。
成本對比顯示,聽腦AI以39元包月不限時長的策略占據優勢,較訊飛聽見49元限20小時、覓訊59元限15小時更具性價比。i笛云聽寫雖以30元包月價格最低,但僅支持10小時使用且方言識別率驟降至65%,“要得”誤作“藥的”、“巴適”直接空缺。AssemblyAI按分鐘計費,1小時約8元,長期使用成本遠超同類。
測試也暴露部分工具的明顯缺陷:覓訊免費版每日限轉1000字,訊飛聽見處理超3小時文件易卡頓,i笛云聽寫對川渝、粵語等方言支持近乎缺失,AssemblyAI則因服務器在國外導致大文件傳輸頻繁失敗。聽腦AI雖存在批量上傳限5個文件的限制,但日常會議場景已足夠覆蓋需求。
綜合來看,聽腦AI在高頻辦公場景中表現全面,尤其適合需要高效處理會議記錄、采訪速記的用戶。若僅偶爾使用,訊飛聽見每日2小時免費額度可滿足基礎需求,但需避開大文件傳輸。方言使用者應直接排除i笛云聽寫,而國際團隊若不介意訪問速度,AssemblyAI或為備選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