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棲大會上,瓴羊CEO朋新宇提出一個關鍵觀點:企業級Agent的真正價值,取決于是否擁有適配的模型、高質量的數據以及精準的場景選擇。這一論斷揭示了企業AI落地的核心挑戰——技術演示與實際業務之間的鴻溝遠比想象中寬闊。
Sam Altman在近期訪談中坦言,當AI Agent出現錯誤時,其后果遠比日常對話中的失誤嚴重得多。例如,ChatGPT在閑聊中生成錯誤信息可能僅引發一笑,但接入企業業務系統后,訂單處理錯誤、數據混亂或不當溝通都可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這種風險差異,正是企業級AI落地必須跨越的門檻。
瓴羊提出的解決方案聚焦于三個核心要素:大模型、好數據與強場景。其核心邏輯在于,企業級Agent的成功并非依賴參數規模最大的模型,而是需要找到與業務場景最適配的技術方案。朋新宇指出,某些場景下7B參數的小模型反而優于萬億參數的通用模型,關鍵在于模型與場景的匹配度。
數據層面的突破尤為關鍵。瓴羊團隊發現,企業數據中約10%的自有結構化數據,包含著業務規則的核心邏輯。以電商退貨流程為例,不同企業的7天無理由退貨條件、質檢標準、退款審批流程等規則各不相同。這些數據雖僅占整體數據的10%,卻決定了AI能否真正理解業務需求。瓴羊通過構建數據閉環,推動企業數據從“服務人類”向“服務AI”轉型,使機器能夠直接調用和處理業務規則。
阿里生態的積累為瓴羊提供了獨特優勢。其推出的“電商AI訓練場”基于聚石塔升級,形成三層能力架構:底層提供通用與行業大模型選擇,中層支持企業用自有數據訓練專屬模型,上層實現Agent快速搭建。這種設計背后,整合了阿里生態的豐富資源——TMIC的趨勢洞察數據幫助Agent理解流行趨勢,聚石塔的安全環境確保敏感數據訓練時的隱私保護。
在產品設計上,瓴羊采取“員工式管理”理念。AgentOne平臺允許企業從“Agent廣場”直接選用現成解決方案,或通過自有數據訓練定制化Agent。已部署的Agent可進一步優化,訓練成果也能共享至其他部門。這種靈活性,使企業能夠根據實際需求調整Agent的自主程度。
瓴羊優先切入的四大場景——營銷、分析、運營與客服,均圍繞企業核心痛點展開。以營銷場景為例,其Agent系統覆蓋靈感創意、策劃、素材創作、投放執行與效果分析全鏈路。天攻智投的策略規劃Agent能自動制定投放方案,包括時間分配、預算規劃與渠道篩選,實現從人群洞察到執行的一站式服務。分析場景中,智能小Q通過問數Agent解決一線人員的數據查詢需求,解讀Agent定位關鍵信息,報告Agent則在20分鐘內生成完整分析報告。
運營場景的Agent則專注于流程優化。直播巡檢、體驗洞察與數據監控等重復性工作,由AI實現24小時值守與實時預警。這種設計不僅提升效率,更通過減少人為錯誤降低業務風險。
盡管技術能力快速提升,AI在企業場景的安全應用仍是行業難題。瓴羊的策略在于平衡技術選擇與業務需求——不追求參數規模最大的模型,而是專注核心業務數據的整合;不盲目追求Agent的完全自主,而是根據場景賦予可控的決策權。這種務實路徑,或許正是企業級AI從演示走向落地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