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領域再掀波瀾,甲骨文與AMD的深度合作引發行業高度關注。據甲骨文云基礎設施部門披露,雙方將于2026年下半年啟動一項重大部署計劃——在甲骨文云平臺中集成5萬顆AMD最新AI芯片,此舉旨在構建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工智能計算集群之一。
核心合作圍繞AMD今年推出的Instinct MI450芯片展開。這款被業界稱為"機架級AI引擎"的處理器,通過創新架構實現了72顆芯片的協同運算能力,能夠支持千億參數級大模型的實時訓練與推理。甲骨文云基礎設施高級副總裁卡蘭·巴塔在技術說明會上強調:"該系統在推理場景下的能效比較現有方案提升40%,這正是金融、醫療等行業客戶迫切需要的能力。"
資本市場對這則消息反應分化。AMD股價在盤前交易中一度飆升3.2%,但開盤后受獲利盤打壓回落至1.1%漲幅;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甲骨文股價重挫3.5%,英偉達則下跌3.9%。分析人士指出,這種市場反應折射出投資者對AI算力市場格局重塑的復雜預期。
當前AI算力市場呈現"一超多強"格局。彭博社數據顯示,英偉達憑借H100/H200系列占據數據中心GPU市場92%份額,而AMD同期市占率不足5%。但這種情況正在發生微妙變化——AMD股價年內累計上漲80%,顯著跑贏英偉達35%的漲幅,顯示市場對其AI戰略的認可。
這場技術競賽已演變為巨頭間的生態博弈。OpenAI近期動作頻頻:與AMD簽署長期芯片供應協議,計劃自2026年起部署千兆瓦級處理器;9月與甲骨文簽訂五年期、總額可能達3000億美元的云計算合同;本月又與博通達成AI芯片定制開發協議。值得關注的是,若所有合作順利推進,OpenAI將持有AMD約10%股份,形成深度利益綁定。
技術專家指出,AMD的突破在于解決了大規模AI集群的通信瓶頸。Instinct MI450采用第三代Infinity Fabric互連技術,使72顆芯片間的數據傳輸延遲降低至1.2微秒,較前代產品提升3倍。這種技術優勢使其在需要海量數據處理的推薦系統、自動駕駛訓練等場景具備競爭力。
行業觀察家丹尼爾·紐曼認為,甲骨文此次押注AI基礎設施,顯示其從傳統數據庫廠商向智能云服務商的戰略轉型。"但真正的考驗在于,如何將算力優勢轉化為企業客戶的實際價值。這需要甲骨文在數據治理、模型優化等軟件層面實現同等水平的創新。"
隨著甲骨文-AMD聯盟的成型,AI算力市場正從英偉達單極格局向多極化演變。博通、英特爾等廠商也在加速布局,一場關于AI基礎設施主導權的爭奪戰已全面打響。這場技術變革不僅將重塑產業格局,更可能決定未來十年全球數字經濟的競爭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