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黃羽雞市場呈現量價齊升態勢,行業盈利狀況顯著改善。多家上市公司公布的9月銷售數據顯示,肉雞產品銷量與價格同比、環比均實現增長,銷售均價創下年內新高。業內分析指出,節日備貨需求及供需關系變化是推動本輪行情上漲的主要因素,預計短期內這一趨勢仍將持續。
在貴州黔東南地區,茂源家禽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透露,其養殖的黃羽肉雞出欄價自7月底的5.8元/斤持續攀升至9月底的6.4元/斤。全國市場方面,山東卓創資訊數據顯示,典型黃羽雞品種青腳麻雞節日期間價格一度達到5.55元/斤,雖受天氣和消費回落影響小幅回調至5.28元/斤,但仍保持在盈利區間。分析師康亮表示,節前經銷商集中備貨和餐飲消費旺盛帶動價格上漲,節后需求減弱屬于正常市場調整。
上市公司經營數據印證了行業回暖趨勢。溫氏股份、立華股份和湘佳股份公布的9月銷售簡報顯示,肉雞銷售均價分別環比上漲11.36%、11.38%和13.11%,銷量環比增長5.07%、1.19%和12.37%。溫氏股份特別指出,9月銷售均價達到6.6元/斤,養雞業務已恢復盈利狀態。據財聯社此前報道,8月份部分企業單只肉雞盈利已達3-4元。
中國肉雞產業呈現白羽、黃羽雙軌發展格局。中國畜牧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雞肉消費量約1900萬-2100萬噸,市場規模超8500億元。其中白羽肉雞出欄量71.95億只,占比62%;黃羽肉雞出欄量35.95億只,占比31%。白羽肉雞已形成完整的工廠化產業鏈,產品以冰凍形式通過商超和餐飲渠道銷售,后者歸入預制菜范疇。
相較于白羽肉雞的成熟體系,黃羽雞產業仍以活禽銷售為主。《中國禽業導刊》報道顯示,當前黃羽肉雞85%以整只活禽形式上市,屠宰初加工率不足15%,精深加工率低于5%。在預制菜領域,2022年黃羽雞使用量僅占肉雞總銷量的15%,協會預測2025年該比例有望提升至25%以上。
面對產業升級機遇,多家企業加速布局冰鮮雞和預制菜業務。溫氏股份推進"五三二"戰略,計劃實現50%毛雞、30%鮮雞和20%熟雞的銷售結構。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銷售鮮品雞1.72億只,預制菜2.54萬噸,累計投入超2.5億元開發鮮熟雞產品。湘佳股份冰鮮禽肉產品收入占比超50%,部分用于預制菜加工,帶動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12.64%。
品牌咨詢專家詹軍豪認為,冰鮮和熟食制品占比提升將推動養殖模式向標準化轉型,促使行業格局向頭部企業集中。他建議企業加強全產業鏈布局,發展深加工業務,通過提升品牌附加值適應消費升級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