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再度因AI領域的重大合作掀起波瀾。近日,AI行業領軍者OpenAI與半導體巨頭博通聯合宣布,雙方將攜手開發規模達10吉瓦的定制化AI芯片及網絡系統機架。消息公布后,博通股價在當日交易中大幅攀升近10%,市值單日增長超過1500億美元。
此次合作并非毫無預兆。博通首席執行官陳福陽曾在上月財報電話會議中透露,公司預計2026財年人工智能業務收入將因"重要新客戶"的加入而顯著提升。盡管博通9月曾披露獲得一份價值100億美元的匿名客戶芯片訂單,但半導體解決方案集團總裁查理·卡瓦斯明確表示,該訂單與OpenAI無關。
根據雙方發布的聯合聲明,OpenAI將主導芯片架構與系統設計,博通則負責具體開發及部署工作。項目計劃于2026年下半年啟動部署,至2029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設。OpenAI總裁布洛克曼指出,通過自主研發芯片,公司能夠將前沿模型開發經驗直接融入硬件設計,從而推動智能水平實現質的飛躍。
這已是OpenAI近期第三筆重大芯片采購。上月英偉達宣布向其投資最多1000億美元,用于構建至少10吉瓦的算力基礎設施;上周AMD又與OpenAI簽署協議,將提供至少6吉瓦的尖端算力設備。加上此次與博通的合作,三筆交易涉及的芯片總耗電量相當于26座常規核電站的供電規模。
在最新一期OpenAI播客節目中,CEO奧爾特曼透露,公司與博通的合作已持續18個月,雙方從晶體管層級開始重構技術架構,覆蓋了從底層硬件到用戶交互的全流程優化。他強調:"通過垂直整合技術棧,我們實現了效率的指數級提升,這將帶來更強的模型性能、更快的響應速度以及更低的運營成本。"
陳福陽在節目中進一步闡釋戰略考量:"只有掌握芯片自主權,才能真正主導技術發展方向。"這一舉措使OpenAI躋身Alphabet、亞馬遜之列,成為又一家通過自研芯片應對算力需求激增的科技企業。同時,引入博通的網絡技術也有助于降低對英偉達專有技術的依賴。
面對市場關于AI投資泡沫的質疑,布洛克曼直言當前算力規模遠未滿足需求。他表示,10吉瓦的算力僅是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目標的"起步量",與最終愿景相比不過"滄海一粟"。另有消息稱,奧爾特曼近期向員工透露,公司計劃到2033年將算力規模擴展至250吉瓦。按當前英偉達芯片價格估算,這項計劃需投入約10萬億美元,不過博通的定制方案預計將更具成本優勢。
面對如此龐大的資金需求,奧爾特曼承認需要創新融資模式,但未透露具體方案細節。這場算力軍備競賽正推動AI行業進入全新發展階段,其規模與野心已遠超傳統科技投資范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