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發展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同時強化原始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鋼鐵行業正通過智能化改造實現跨越式發展。
走進首鋼冷軋廠智慧控制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幕實時顯示著四條生產線的運行數據。這里如同工廠的“神經中樞”,調度員通過屏幕即可掌握生產全流程動態。工程師田靖介紹,過去制作全月報表需要3至4天人工操作,如今智能排程系統僅需30分鐘即可完成,效率提升數十倍。
在占地20萬平方米的冷軋車間,無人天車正精準搬運重達25噸的鋼卷。得益于智能倉儲系統,工廠備料環節已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生產線上,機械臂快速完成鋼卷拆捆、信息錄入等操作,AI大模型“神算子”根據質檢數據實時生成最優切割方案,確保材料利用率達到極致。
鍍鋅作業區副首席作業長張偉展示了一卷剛完成鍍鋅的帶鋼,其表面7微米厚的鋅層均勻如鏡。“通過AI技術,系統能在0.1秒內完成參數調整。”他介紹,從開卷到鍍鋅完成,整條生產線僅需20分鐘,產品合格率顯著提升。
為確保1700余種零部件質量穩定,智能檢化驗中心承擔著“體檢醫生”的角色。機械臂精準抓取樣板,高精度識別裝置快速記錄數據,自動引導車將試樣送至21個檢測點。制造部部長馬永偉表示,智能化檢驗使效率較傳統人工檢測提升60%以上,檢測項目完全根據客戶需求定制。
車間內,上百塊儀表與上千個數據采集點構成密集的監測網絡。依托5G網絡與算力系統,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時傳輸生產數據,動態調節工藝參數。首席工程師李鳳惠指出,每天產生的海量數據被用于訓練AI模型,形成“自學習”能力,使工廠具備自主決策與智慧管控能力。
目前,全球鋼鐵行業共有六家“燈塔工廠”,其中三座位于中國。國內還有29家鋼企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這些標桿企業正通過數智化轉型,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