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車宣布完成一項重要組織架構調整,新設立的“架構部”正式亮相。該部門將聚焦智能電動汽車下一代技術架構的規劃與決策,直接向公司董事長雷軍匯報工作。這一動作迅速引發行業熱議,被視為小米汽車深化技術戰略的關鍵一步。

自2024年正式進軍汽車市場以來,小米汽車已展現出強勁的市場表現。首款轎車SU7累計銷量突破25.8萬輛,首款SUV車型YU7上市三個月便交付超4萬輛,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賽道中站穩腳跟。公司選擇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此次成立架構部,正是為了提前布局未來5至8年的技術發展方向,通過系統性規劃鞏固市場優勢。這一決策不僅體現了對技術創新的重視,更彰顯了小米汽車長期投入研發的決心。
架構部的核心使命在于為下一代產品奠定技術基調。其工作成果將直接影響小米汽車未來產品的技術路線與市場定位,成為應對行業變革的關鍵抓手。部門成員由研發部門核心負責人與骨干組成,其中整車研發負責人崔強調任架構部,原電動力負責人王振鎖接任整車研發崗位。這一人事調整凸顯了小米汽車對技術人才戰略價值的認知——通過優化資源配置,確保核心技術領域持續突破。
當前汽車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技術路線選擇成為企業競爭的分水嶺。部分車企押注換電模式,另一些則聚焦固態電池研發,還有企業全力推進純視覺智駕方案。小米汽車此次成立架構部,旨在探索更具前瞻性的技術架構,避免在技術迭代中陷入被動。行業數據顯示,一個汽車平臺的研發周期通常需要5至8年,從驗證到量產更需長期投入。小米汽車的提前布局,正是為了在未來的技術競爭中占據主動權。
支撐這一戰略的,是小米集團雄厚的資金實力。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小米集團現金儲備達2359億元人民幣,為技術研發提供了堅實保障。盡管技術探索存在不確定性,但充足的資金支持使小米汽車能夠承擔長期投入的風險,在關鍵領域實現突破。這種“以資金換時間”的策略,有望幫助小米在下一代技術架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然而,挑戰同樣不容忽視。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技術迭代加速,電動化、智能化兩條主線并行發展。在電動化方面,高性能電機技術競爭白熱化;在智能化領域,自動駕駛與智能座艙的演進方向尚未明朗。小米汽車成立架構部,正是為了在技術洪流中找準方向,通過系統性規劃降低試錯成本。隨著行業進入深度競爭階段,如何在保持技術敏感性的同時避免資源分散,將成為小米汽車面臨的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