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五糧液豪擲24億跨界造車的消息傳來,輿論場瞬間沸騰。這個以白酒聞名天下的品牌,竟用一款車標點燃了全網話題——有人調侃“開車不喝酒”的鐵律被打破,也有人好奇這杯“工業濃香”究竟能釀出什么車。

揭開引擎蓋,技術底色逐漸清晰。這款由凱翼智慧工廠代工的新車,底盤架構直接沿用第二代柔性平臺,2700mm軸距與30萬輛出租車驗證的可靠性,雖無驚艷數據卻勝在穩健。動力系統采取保守策略:先推1.5T+7DCT燃油版,后續跟進插混版本,0-100km/h加速9秒的成績僅夠日常通勤。最引人注目的是成本控制——依托五糧液與凱翼的供應鏈議價能力,入門款或以10.98萬元殺入緊湊級轎車紅海,這個價格比吉利帝豪L Hi·P低2萬,卻比長安逸動PLUS高1.6萬。
試制車內飾藏著諸多巧思。雙硬度發泡座椅兼顧柔軟與支撐,12.3英寸懸浮屏放棄花哨設計轉而強化CarPlay與華為HiCar兼容性,杯架底部暗刻的“52°”字樣則成為社交媒體的新梗。不過80km/h時速下的A柱風噪暴露了工程短板,量產版能否通過密封條優化彌補這一缺陷,成為潛在買家關注的焦點。
用戶群體呈現明顯割裂。95后設計師阿瓜直言:“我爸覺得車標顯貴,我只想發朋友圈。”四線城市汽貿老板老趙的經銷商群里,大家賭著第一批車主是五糧液經銷商還是段子手。這種代際認知差異,恰恰折射出傳統品牌背書與年輕社交需求的碰撞——前者看重“大廠不跑路”的安心感,后者則將汽車視為移動的社交貨幣。

與競品對比時,五糧液X的差異化優勢躍然紙上。長安逸動PLUS以9.39萬起售價和3年/10萬公里質保主打性價比,吉利帝豪L Hi·P憑借綠牌優勢和15萬公里質保吸引限牌城市用戶,而五糧液X的殺手锏竟是“品牌梗度”——當競品還在比參數時,它已憑借車標話題占據消費者心智。有經銷商提議推出“買酒送車”金融方案,若能落地,或將創造新的營銷范式。
這場跨界實驗引發行業激辯。支持者認為五糧液30年品牌資產可轉化為流量密碼,“喝酒不開車,開五糧液車”的魔性口號自帶破圈效應,全國3000家經銷商門店改造成“酒+車”體驗店的速度,遠超新勢力建店效率。但質疑聲同樣尖銳:缺乏三電自研能力、數據積累薄弱,長期看恐淪為代工廠;買酒群體與購車群體存在天然隔閡,若無法打破圈層壁壘,極易陷入“兩頭不靠岸”的困境。
在聯名款與生態布局方面,五糧液已展開大膽嘗試。52°典藏版車漆搭配水晶檔把的限量車型正在醞釀,“買一瓶酒抽一輛車”的營銷劇本已寫就。更令人遐想的是補能生態——依托經銷商網絡打造“白酒+咖啡+充電樁”綜合體,車主充電時可品嘗五糧液拿鐵,這種場景融合或將重新定義汽車消費體驗。甚至有內部人士透露,東南亞市場正在評估中,試圖將中國白酒文化與汽車產品捆綁輸出。
當車標熱潮退去,五糧液面臨關鍵抉擇:是將24億投入轉化為研發、渠道、服務的系統能力,讓車標從網絡梗升華為文化符號;還是任由熱度消散,讓汽車項目淪為酒桌上的笑談。這場實驗的終極答案,或許就藏在消費者用腳投票的選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