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AI手機已成為各大廠商競相布局的核心賽道,但尚未有企業確立絕對優勢。行業普遍認為,突破人機交互模式、實現AI與操作系統的深度融合,是決勝未來的關鍵。在近期舉辦的開發者大會上,vivo正式發布全新AI戰略,以“藍心智能”為核心,從模型、框架、生態三個維度推進AIOS(智能操作系統)進化。
vivo高級副總裁施玉堅指出,AI浪潮下,操作系統正從傳統形態向AIOS全面轉型,用戶對自然交互的需求日益迫切。vivo副總裁周圍進一步解釋,AI手機的核心在于自主感知用戶意圖,而這需要模型能力、系統框架與生態開放的協同創新。去年,vivo首次推出自研藍心大模型矩陣,今年則在此基礎上實現語言、語音、圖像能力的全面突破,并重點打造了3B端側多模態推理大模型。
端側與云端的協同成為vivo模型部署的核心策略。端側模型負責翻譯、圖片編輯等低算力任務,兼顧成本與隱私;云端則處理文生圖、視頻編輯等高算力場景。據周圍介紹,vivo已實現13B、7B、3B、1B多模態模型的端側化,并在18個手機功能中落地應用。其中,3B模型因具備語言理解、多模態交互、邏輯推理等綜合能力,成為端側化技術的主攻方向。
3B端側多模態推理大模型的突破性在于其UI Agent能力。通過構建手機界面操作訓練數據,該模型可理解屏幕內容并執行跨應用操作,成為全球首個專為端側Agent設計的3B模型。例如,用戶可通過語音指令直接調用多個應用完成復雜任務,無需手動切換。
模型能力的提升需與系統框架深度結合。vivo推出的藍心個人智能框架,通過全域感知與多模態數據融合,精準解析用戶意圖,并基于個人數據沉淀持續優化服務。周圍強調,這一框架不僅是手機AI化的基礎,也為未來AI眼鏡、具身智能設備等提供了技術支撐。
生態開放方面,vivo選擇以意圖框架為主路徑,通過協議兼容與工具升級降低開發者門檻。其藍心智能開放平臺升級至2.0版本,全面兼容MCP協議,并推出A2A智能體協議。開發者可基于線上工具快速創建智能體,通過統一框架實現全渠道分發。目前,藍心小V語音助手已支持超千個手機及生態應用技能。
操作系統層面,vivo發布基于AI大模型重構的OriginOS 6。該系統通過端側“個人專屬模型”實現個性化服務,例如“小V圈搜”功能可自動識別屏幕內容并執行服務,小V記憶2.0則能對收藏內容進行AI分類,關聯日程與地址信息。vivo同步推出藍河操作系統3,采用全棧Rust語言編寫,重點優化相機啟動速度與空間算法,為智能眼鏡等AI原生設備構建“立體感知體系”。
從模型創新到生態開放,vivo的AI戰略已形成完整閉環。其端側模型輕量化、框架個性化、生態協議標準化的路徑,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隨著AI技術持續滲透,手機廠商的競爭正從硬件參數轉向系統級智能體驗的比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