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創優品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計劃通過IPO募集約3億美元資金,用于強化IP生態建設、全球渠道拓展及數字化能力升級。作為潮玩賽道的新銳力量,這家2020年才開設首家門店的品牌,正以驚人的增速沖擊行業格局。
在泡泡瑪特、卡游等老牌玩家占據先發優勢的背景下,TOP TOY憑借獨特的商業模式實現彎道超車。招股書顯示,其2024年GMV達到24億元,在中國潮玩零售商中排名第三,復合年增長率達67.7%。2025年上半年營收13.6億元,同比增長58.5%,凈利潤1.8億元,展現出強勁的盈利修復能力。
支撐其高速發展的核心在于母公司名創優品的體系賦能。通過共享全球供應鏈網絡,TOP TOY將三麗鷗、迪士尼等頭部IP的二創產品快速推向市場,其中單款三麗鷗搪膠毛絨產品銷售額突破1.68億元。渠道擴張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球門店總數達293家,海外門店增至15家,形成"直營+加盟+代理"的多維布局。
但繁榮表象下暗藏隱憂。招股書披露,2022-2025年上半年,名創優品集團始終是其最大客戶,采購金額占比維持在45%-54%區間。這種深度綁定雖保障了供應鏈穩定性,卻也暴露出過度依賴集團資源的結構性矛盾。更關鍵的是,其52.8%的收入仍依賴外采IP,三麗鷗、迪士尼等授權產品貢獻了前五大IP收入的40%,而同期泡泡瑪特自主產品占比高達99.1%。
IP運營模式的差異直接導致盈利能力分化。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毛利率達70.3%,凈利潤率超30%,而TOP TOY毛利率僅為32%,凈利率13%。這種差距在IP授權成本持續攀升的背景下愈發顯著——2022-2025年上半年,名創優品集團的授權費用支出從1.78億元增至2.41億元,其中包含TOP TOY的IP采購成本。
面對挑戰,TOP TOY啟動雙重轉型策略。在授權IP領域,通過"國風系列""節日限定款"等差異化設計提升溢價能力,例如將三麗鷗角色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打造出市場熱銷產品。在自有IP方面,采取"資本收購+明星營銷"的組合拳:2025年上半年以510萬元收購HiTOY 51%股權,簽約9位潮玩藝術家,推出治愈系IP"Nommi糯米兒",五個月內實現破億銷量。
這種轉型已初見成效。自研產品占比從2022年的不足40%提升至2024年的49.1%,對應收入8.96億元,毛利率從19.9%躍升至32.7%。但對比行業標桿,其自有IP的市場認知度仍顯薄弱——卷卷羊、大力招財等原創IP累計GMV分別僅1070萬元和3500萬元,遠未形成穩定消費群體。
潮玩行業的競爭本質是情感連接的較量。玲娜貝兒通過場景化運營構建情感紐帶,泡泡瑪特依托玩家社群形成文化認同,這些案例表明,品牌的長久生命力取決于內容運營能力。TOP TOY雖在渠道和供應鏈層面建立優勢,但要想真正實現獨立成長,必須突破對外部授權和集團體系的依賴,構建起被年輕消費者主動記憶的品牌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