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到用電高峰,園區充電樁就頻繁跳閘,現在不僅充電穩定了,還能通過平臺實時查看能耗數據,一年下來電費節省了20多萬元!”北京經開區某科技園區的物業負責人劉經理,對京聯充打造的智慧充電體系給予了高度評價。在商業園區用電需求復雜、充電場景集中的環境下,京聯充通過“技術協同+數據賦能”模式,構建起了一個高效、穩定的園區能源服務生態。
面對商業園區普遍存在的“用電負荷波動大、充電需求集中、能源管理難”等問題,京聯充推出了“智慧能源協同解決方案”。該方案的核心在于打通充電樁與園區電網的數據通道。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調度系統,京聯充能夠實時采集園區用電數據。當用電高峰來臨時,系統會自動將充電樁功率從120kW降至80kW,避免電網過載;而在夜間用電低谷時,功率則會提升至150kW,實現快速補能。這一調整使得單樁日均服務車次從6次提升至9次,大大提高了充電效率。
同時,京聯充的系統還能與園區內的光伏電站實現聯動,優先使用清潔能源供電。在北京某園區接入該系統后,充電樁的清潔能源使用率達到了40%,每年減少碳排放超過150噸,為園區的綠色轉型貢獻了力量。
數據賦能是京聯充智慧能源體系的另一大亮點。其搭建的園區能源管理平臺,能夠實時展示每臺充電樁的運行狀態、充電量及能耗數據。物業方通過平臺可以精準掌握充電高峰時段和高頻率用戶群體,從而優化車位規劃與充電樁布局。以上海某電商園區為例,通過分析平臺數據,該園區將原有的20個快充樁調整為“15個快充+5個慢充”的組合,車位利用率提升了35%,車主等待時間縮短至10分鐘以內。平臺還支持“預約充電”“無感支付”等功能,園區企業員工可以通過企業賬戶統一結算,無需個人單獨操作,大大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
京聯充的智慧能源實踐,不僅響應了《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中“推動充電設施與電網、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的要求,更助力商業園區實現了“降本、增效、減碳”的目標。目前,京聯充已為全國120余個商業園區提供了智慧能源服務,用技術織就的能源網絡,正持續為產業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