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市場今日迎來一則引發廣泛關注的消息:匯豐控股旗下匯豐亞太正式向恒生銀行提出私有化要約,交易對價定為每股155港元,整體估值約2903億港元。這一動作標志著香港兩大金融品牌的資本關系將發生重大轉變。
根據聯合公告披露,此次私有化將通過香港《公司條例》第673條規定的協議安排方式實施。若計劃獲得股東及監管機構批準,恒生銀行所有流通股將被注銷,股東將獲得每股155港元的現金補償。該價格較恒生銀行前一交易日收盤價119港元溢價30.3%,隱含市賬率達1.8倍,顯著高于香港銀行業平均水平。
交易財務細節顯示,匯豐亞太需為此次收購支付約1061.56億港元現金。值得注意的是,恒生銀行2025年第三次中期股息將全額發放給現有股東,不會從收購對價中扣除。匯豐方面明確表示,155港元的收購價格已是最終定價,不會進一步上調。
資本市場對這一消息反應強烈。恒生銀行股價早盤一度飆升41%,截至發稿時漲幅仍達26.3%,報150.3港元/股,公司市值升至2819億港元。市場分析認為,溢價收購方案與明確的獨立性承諾是推動股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匯豐控股在公告中特別強調,私有化后恒生銀行將保持三大關鍵運營獨立:其一,維持香港銀行業條例授予的獨立持牌銀行資質;其二,保留獨立的企業治理體系、品牌形象及市場定位;其三,維持現有分行網絡布局。匯豐表示,將繼續通過"匯豐"與"恒生"雙品牌戰略服務香港市場,并支持恒生銀行長期參與的社區項目。
從財務影響看,此次收購預計將提升匯豐控股每股盈利。截至2025年6月30日,匯豐最新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ET1)為14.6%,私有化后首日資本影響約125個基點。分析人士指出,這有助于匯豐優化資本配置,增強在亞太市場的競爭力。
恒生銀行最新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9.75億港元,同比增長3%;但除稅前溢利80.97億港元,同比下跌28.39%;股東應得溢利68.80億港元,同比減少30.46%。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施穎茵表示,盡管市場環境充滿挑戰,但通過多元化收入策略和客戶群拓展,業務仍保持韌性,未來將繼續審慎管理風險。
此次私有化要約需經過恒生銀行獨立股東批準及監管機構審核。若順利完成,恒生銀行將成為匯豐控股全資子公司,這或將重塑香港銀行業的競爭格局。市場普遍關注,兩大金融品牌的協同效應能否在保持獨立運營的前提下實現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