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企業如何應對顛覆性創新的沖擊,成為投資領域備受關注的議題。江遠投資合伙人周暉在一次深度交流中,結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的經典理論《創新者的窘境》與實際商業案例,剖析了傳統企業被新興力量顛覆的內在機制。
霍華德·馬克斯在《價值演算》中提出,投資成功的核心在于對盈利能力的精準判斷,而這一判斷的基礎是認知的深度。克里斯坦森通過對硬盤、汽車等多個行業的研究,構建了顛覆性創新理論。他指出,許多行業領先者因過度聚焦主流市場需求,忽視了潛在的新興市場與破壞性技術,最終被新興企業超越。
周暉進一步解釋了技術過度供給與價值網絡的概念。他提到,行業巨頭往往依賴延續性創新維持優勢,卻因此錯失新興市場的機遇。新興企業雖技術未必最先進,但能精準捕捉非消費者的需求,重構價值鏈,從而實現對傳統巨頭的顛覆。例如,硬盤行業中,小型企業通過開發更小容量、更低成本的產品,滿足了新興市場對性價比的需求,最終改變了行業格局。
在中國市場,拼多多的崛起便是典型案例。該平臺以低價策略切入下沉市場,通過社交電商模式吸引大量非消費者參與,逐步向上滲透,對原本占據高端市場的電商平臺形成沖擊。拼多多的成功不僅在于滿足大眾對性價比的追求,更在于其打破了傳統電商的競爭維度,創造了新的市場空間。
周暉強調,投資者在分析企業時,需關注產品是否具備打破現有競爭格局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敏感性成為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他指出,許多企業在轉型時因路徑依賴錯失機遇,因此,評估被投企業的組織靈活性成為投資者的核心任務。
克里斯坦森在書中提到,企業的資源分配流程直接影響其能力發揮。周暉對此進行了深入闡釋,他認為,資源分配不僅關乎技術投入,更涉及對新興市場的判斷與響應。傳統企業若想避免被顛覆,需在資源分配上保持靈活性,及時捕捉市場變化。
面對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周暉建議投資者通過閱讀提升認知水平。他觀察到,成功人士普遍熱愛閱讀,涉及歷史、哲學、經濟等多個領域。通過閱讀,投資者可以從更宏觀的視角觀察事物,理解變化中的本質,從而更好地把握投資價值。他推薦的《創新者的窘境》便為投資者提供了反直覺的視角,幫助其識別潛在的顛覆者。
近期,創業資本匯與多位投資專家共同探討了閱讀對投資決策的影響。周暉的分享引發了廣泛共鳴,他指出,傳統企業面對新興挑戰時,不僅需要技術創新,更需在認知與思維方式上實現突破。通過持續學習與思考,投資者或許能發現被忽視的顛覆性機會,從而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