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資源部對外發布消息稱,在中國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任務執行期間,“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開展了我國首次北極冰區載人深潛作業,并在北極海域累計完成10余次深潛任務。這一系列突破標志著我國深海技術能力實現新跨越。
此次任務是“蛟龍”號完成國產化升級改造后的首次極區作業,也是繼南海海試后向更高難度海域的進軍。技術團隊突破極地低溫、冰層干擾等復雜環境限制,確保潛水器在北極冰蓋下穩定運行。作業過程中,“蛟龍”號與ROV(無人遙控潛水器)形成協同作業體系,首次實現雙潛器在北極海域的水下聯動,顯著提升了深海探測效率與數據精度。
據現場科研人員介紹,本次深潛任務重點圍繞北極海域地質結構、生態系統及氣候變化影響展開。通過高精度采樣與實時影像傳輸,團隊獲取了冰下環境的第一手資料,為研究北極海冰消融、海洋酸化等全球性議題提供了關鍵支撐。潛水器搭載的機械臂成功采集到冰層底部沉積物樣本,為分析極地歷史氣候變遷積累重要證據。
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驗證了我國自主研制的深海裝備在極端環境下的適應性與可靠性,標志著我國深海探測技術從區域應用向全球覆蓋邁出關鍵一步。隨著“蛟龍”號等裝備的持續升級,我國在深海資源勘探、環境監測及國際科研合作領域的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