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2025年6G發展大會北京產業分論壇上,北京6G實驗室首次集中展示了其在6G核心技術領域的十大突破性成果。這些成果覆蓋高頻通信、智能超表面、星地融合、通感一體化等關鍵方向,標志著我國6G技術研發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實驗室發布的十項創新成果包括:全球首款256TR U6G基站原型機、萬級振子電磁透鏡原型系統、智簡內生無線編排架構、云化通感一體基站驗證平臺、太赫茲長距離傳輸新紀錄、車聯衛星低軌在軌測試環境、智能超表面技術迭代方案、多站多RIS組網試驗系統、星地融合全頻段試驗平臺,以及端到端AI無線傳輸原型驗證系統。其中,車聯衛星低軌在軌環境的搭建為全球首次,智能超表面組網試驗則突破了多節點協同技術瓶頸。
技術性能方面,實驗室在核心通信指標上取得重大進展:U6G頻段單用戶下行峰值速率突破20Gbps,空分復用能力達到百流級,驗證了候選頻段的商用可行性。在傳輸組網領域,太赫茲長距離傳輸技術實現新突破,智簡無線編排系統可支持空天地一體化網絡智能調度,云化通感一體基站則通過軟件定義實現了通信與感知功能的深度融合。終端技術方面,全息超表面天線陣列將頻譜效率提升3倍以上,AI無線傳輸原型系統在復雜環境中保持99.9%的傳輸可靠性。
北京市自2025年啟動6G技術總體組建設以來,已構建起"1個總體組統籌+1個實驗室攻關+2個研發基地支撐+2個產業基地轉化"的創新生態。通過整合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資源,在標準制定、技術驗證、產業孵化等環節形成閉環。目前,首批20家企業已入駐產業基地,重點開展6G終端芯片、智能超表面模組等關鍵部件的研發制造,相關技術成果在智慧交通、工業互聯網等領域開展應用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