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量子計算領域迎來里程碑式進展。由中電信量子集團與科大國盾量子聯合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天衍-287”近日完成系統搭建,其核心搭載的“祖沖之三號”同款芯片,標志著我國在量子計算實用化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該設備配置105個數據比特與182個耦合比特,在特定計算任務中展現出超越傳統超級計算機4.5倍的處理速度,相關成果即將通過“天衍”量子云平臺向全球開放服務。
研發團隊突破多項核心技術瓶頸,構建起全國產化的硬件供應鏈體系。通過采用國產大容量稀釋制冷機、測控電子學等關鍵部件,設備從底層架構實現自主可控。其中,AI賦能的芯片參數自動校準系統成為亮點——該系統將傳統數周的調試周期壓縮至小時級,顯著提升研發效率。團隊首創高帶寬量超融合架構,通過“天翼云”超算硬件直連技術,實現量子計算與傳統超算的毫秒級交互,形成覆蓋硬件、軟件到云平臺的完整生態鏈。
“天衍-287”的架構設計開創了算力協同新模式。其“硬件—軟件—云平臺”三位一體體系,不僅驗證了我國在量子優越性領域的領先地位,更為金融建模、藥物研發等產業場景的深度應用提供技術支撐。例如,在復雜分子模擬或高維數據優化等場景中,量子計算與傳統超算的協同調度可大幅提升計算精度與效率。
據技術團隊介紹,該設備的核心優勢在于全鏈條自主創新。從芯片設計到系統集成,從算法優化到云平臺部署,所有環節均基于國產技術棧完成。這種“閉環式”研發模式,既保障了技術安全性,也為后續迭代升級奠定基礎。隨著“天衍”量子云平臺的開放,全球用戶將有機會體驗中國量子計算的算力服務,推動量子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