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最新發布的2025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第四財季總營收達1024.66億美元,同比增幅8%,創下歷史新高;凈利潤為274.6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激增86%。盡管整體業績表現亮眼,但大中華區市場表現引發關注——該區域第四財季收入為144.93億美元,同比下降3.6%,顯著低于分析師預期的164億美元。
在財報發布后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對多個關鍵議題作出回應。他透露,由于iPhone 17系列市場需求遠超預期,蘋果在第四財季面臨多款機型及部分舊款iPhone 16的供應壓力。這種強勁需求將延續至2026財年第一季度,庫克預計iPhone收入將實現兩位數增長,整體營收同比增幅預計達10%至12%,有望刷新第一財季營收紀錄。
針對大中華區收入下滑,庫克明確指出iPhone Air在中國市場的推遲上市是主要誘因。他強調蘋果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未減,并表示當地消費者對蘋果新品的積極反饋將推動第一財季恢復增長或重回增長軌道。這一表態與蘋果近期在中國市場的戰略調整形成呼應。
人工智能領域成為本次財報會的另一焦點。庫克透露,蘋果正在推進更個性化Siri的開發,該功能仍計劃于明年推出。同時,蘋果將繼續擴大AI合作生態,類似在Apple Intelligence中整合ChatGPT的模式。庫克對AI相關并購交易持開放態度,顯示蘋果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正在加速。
財務數據方面,蘋果第四財季產生11億美元關稅相關成本,預計2026財年第一季度該成本將增至14億美元。盡管面臨成本壓力,市場對蘋果業績的積極預期仍反映在股價表現上——財報發布后,蘋果股價盤后上漲2.73%,顯示投資者對蘋果未來增長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