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租賃市場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在傳統銷售模式之外,機器人租賃已悄然滲透至演出、商業活動等場景,成為具身智能設備落地應用的重要路徑。近期,智元機器人通過舉辦行業生態峰會,推出“2萬元月租”等創新方案,試圖重構機器人租賃的商業模式。
此前,機器人租賃市場長期處于野蠻生長狀態。以閑魚等二手交易平臺為例,同型號機器人日租金差異顯著,部分熱門機型報價從數百元至八千元不等。這種價格混亂背后,折射出運營成本高企、合作鏈條復雜、內容同質化等行業痛點。智元機器人合伙人姜青松指出,單純設備租賃難以形成可持續商業模式,需構建涵蓋主機廠、運營方、金融支持的多方生態。
在此次生態峰會上,智元拋出“降門檻”核心策略。通過組建租賃生態聯盟,將遠征A2等機型月租金鎖定在2萬至3萬元區間,日均成本控制在千元以內。更關鍵的是,其最新上線的靈創平臺實現技術可視化突破,用戶無需專業背景即可完成機器人動作編程,大幅降低二次開發難度。這種“技術+價格”雙降策略,直指當前市場應用的核心障礙。
聯盟生態的構建凸顯產業協同思維。飛闊科技作為運營主體,負責市場拓展與標準化服務;上海電氣則提供金融解決方案,支持零首付、分期貼息等靈活模式。這種分工機制既解決了中小企業資金壓力,也通過標準化運營提升服務品質。據透露,現階段租賃服務主要聚焦演藝場景,未來將逐步向養老、家庭服務等領域延伸。
對于商業模式探索,姜青松強調需回歸機器人本體能力提升。他提出“1+3”能力框架,即本體硬件與交互、運動、操作三類智能的協同進化。這種技術導向思維,與當前市場過度依賴場景創新的傾向形成對比。國金證券研究顯示,智元已與藍思科技等企業建立銷售-生產聯動體系,其生態圈建設進度領先行業。
生態戰略的開放性體現在合作伙伴選擇上。峰會吸引大量租賃服務商參與,聯盟未設置過高準入門檻,更注重產業資源整合。飛闊科技CEO李可為認為,隨著機器人認知從“產品好奇”轉向“功能應用”,生態體系的價值將愈發凸顯。這種轉變可能催生新的服務標準,推動行業從設備租賃向解決方案輸出升級。
當前,智元尚未為租賃業務設定具體營收目標,但其生態布局已引發資本市場關注。分析人士指出,通過降低應用門檻、完善服務生態,機器人租賃有望從邊緣場景走向主流市場。這種轉變不僅關乎單個企業的商業成功,更可能重塑整個具身智能產業的落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