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因用戶訪問量激增引發的服務器波動,讓低調的AI公司MiniMax意外進入公眾視野。10月29日深夜,該公司發布公告稱,由于新發布的開源模型M2引發全球開發者熱烈追捧,導致下午時段線上服務成功率一度降至90%。這場"幸福的煩惱"背后,折射出中國AI企業在技術突破與商業化探索中的獨特路徑。
引發這場技術狂歡的M2模型,在發布短短三天內就創造了驚人記錄。這款面向智能代理與代碼場景的開源模型,不僅在Artificial Analysis測評中躋身全球前五、開源領域榜首,更在LMArena Web Dev榜單上超越Claude 4.5位列第四。其顛覆性的定價策略——單位成本不足競品8%且全球限時免費,直接導致服務器在上線首日就遭遇歷史級訪問洪峰,在OpenRouter平臺創下國內模型調用量第一的紀錄。
這家成立于2022年的年輕公司,其發展軌跡始終帶著"反潮流"特質。當行業集體追逐稠密架構時,MiniMax卻將算力資源投入被視為"不穩定"的MoE架構研發。這種技術路線選擇在2023年"百模大戰"期間備受質疑,卻意外成為后來技術迭代的突破口。2024年1月,該公司率先推出國內首個MoE大模型abab 6,四個月后發布的6.5系列更開創了大規模商業化部署的先河。
資本市場的敏銳嗅覺印證了這種技術前瞻性。在成立初期就獲得云啟資本天使輪投資的MiniMax,后續又吸引到IDG、高瓴、米哈游等機構入局。值得注意的是,米哈游在2022年以273億年收入、161億凈利潤的業績巔峰期選擇投資,展現出產業資本對技術路線的深度認同。這種認同在2023年ChatGPT引發的行業熱潮中得到驗證,當眾多企業忙于概念包裝時,MiniMax已構建起"B端+C端"的雙輪生態。
2024年8月的Open Day發布會,成為外界觀察這家神秘公司的關鍵窗口。會上披露的日均30億次交互數據,揭示其已成為國內token調用量最大的AI企業。同期推出的海螺視頻及其智能體產品,配合文本模型M1在長文本處理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構建起覆蓋模型、應用、智能體的完整生態。這種技術縱深在2025年6月的技術發布周達到新高度,視頻、語音模型的大版本更新使其穩坐"全模態之王"寶座。
在商業化探索上,MiniMax展現出與同行顯著不同的路徑。當部分企業依賴單一產品或持續融資維持運營時,該公司已建立起多元化營收結構。這種財務健康度在2025年行業投資趨冷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珍貴,當VC/PE機構因DeepSeek的爆紅而收縮戰線時,MiniMax憑借技術迭代能力和市場驗證的商業模式,成為少數跑通商業化閉環的AI企業。
創始人閆俊杰的"極小化極大"哲學貫穿公司發展始終。這位被投資人稱作"AI奇才"的領導者,始終將"服務普通人"作為技術演進的核心目標。從早期拒絕追逐短期流量,到堅持投入被質疑的MoE架構,再到M2模型通過免費策略推動AI普惠,這種戰略定力在行業浮躁期顯得尤為突出。當服務器波動事件發生后,技術團隊在數小時內完成擴容,將服務成功率恢復至99%,這種應急能力背后是長期技術積累的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