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存儲芯片市場迎來新一輪價格上調,多家行業龍頭相繼宣布漲價計劃。三星、SK海力士等企業率先將第四季度DRAM產品合同價最高上調三成,隨后閃存領域領軍者閃迪宣布11月起NAND閃存合約價格大幅上漲50%。這一系列動作引發電子產業鏈廣泛關注,市場普遍認為存儲行業正進入新的價格周期。
供需格局的深刻變化成為本輪漲價的核心驅動力。行業分析師指出,頭部企業為改善持續虧損局面,自兩年前開始實施減產策略并嚴格控制資本支出。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廠商通過主動調整產能,逐步扭轉了市場供需關系。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服務器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對高容量存儲芯片的需求激增,進一步加劇了供需矛盾。
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存儲芯片市場規模同比收縮29%至923億元,而2024年市場規模同比激增79%達到1655億元。庫存水平的變化印證了市場轉向,DRAM庫存周期從2023年的31周縮短至2025年10月的8周,創下歷史新低。這種庫存緊張狀態為價格上行提供了基礎條件。
市場分析認為,本輪漲價具有顯著特征。AI服務器需求的持續性增長與上游廠商修復利潤的堅定決心形成合力,推動漲價周期可能延續較長時間。下游廠商面對明確漲價預期,普遍采取提前備貨策略,這種"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進一步加劇了短期供需失衡,形成價格自我強化的循環效應。
終端產品市場已感受到成本壓力傳導。智能手機因單機存儲容量大,對成本變動最為敏感,預計將率先反映價格調整。個人計算機領域隨著AI應用普及對內存規格要求提升,制造成本增加可能推動終端售價上漲。服務器市場則呈現分化態勢,AI服務器因存儲成本占比高受影響較大,而通用服務器通過長期合同鎖定價格,受沖擊程度相對有限。
行業專家指出,存儲芯片產能擴張存在技術門檻和時間周期,短期內難以快速提升。頭部企業維持產能紀律的情況下,其他廠商調整產品結構需要過程,這將導致供需緊張局面至少持續一年。隨著市場機制發揮作用,最終將實現新的供需平衡,但在此之前價格波動可能持續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