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術持續突破的當下,AI服務器裝機量呈現爆發式增長,800G高速交換機訂單已排至2026年。這場由AI驅動的產業變革中,作為電子設備核心組件的印制電路板(PCB)行業迎來重要發展機遇,預計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突破790億美元。但行業格局正經歷深刻變化,企業間的分化態勢愈發顯著。
從最新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財報數據可見,PCB企業呈現明顯兩極分化。奧士康、崇達技術等企業凈利潤出現同比下滑,而生益電子、滬電股份、鵬鼎控股等企業則實現業績躍升。其中生益電子表現尤為突出,上半年營業收入達37.69億元,同比增長91%;凈利潤5.31億元,同比激增452%,增速領先行業頭部企業。更值得關注的是,該公司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營業收入預計同比增長108%-121%,凈利潤增幅達476%-519%,持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這家企業的成功密碼在于精準的戰略定位與快速的市場響應。不同于行業普遍的中低端市場布局,生益電子從創立之初就聚焦高頻、高速、高密及高多層PCB技術領域,通過持續研發投入提升制程能力。在AI服務器市場,公司提前與終端客戶開展聯合研發,2024年服務器產品銷售額占比已接近營收半壁江山。雖然2025年半年報未披露具體占比,但明確表示該業務板塊實現顯著增長。
通訊領域的技術布局同樣前瞻。在鞏固800G高速交換機市場優勢的同時,公司224G產品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打樣測試,為下一代產品需求搶占先機。高端產品放量直接帶動盈利能力提升,上半年毛利率攀升至30.39%,較2024年提升近8個百分點,顯著優于鵬鼎控股等同行企業。
支撐企業高速發展的,是獨特的產業鏈協同優勢。在上游原材料環節,母公司生益科技作為全球第二大覆銅板供應商,不僅提供穩定原料供應,更構建起"材料-制造-應用"的閉環創新體系。這種協同效應在AI服務器領域尤為突出,雙方聯合研發的極低損耗材料已通過多家國際頭部客戶認證,顯著提升信號傳輸性能。量產工藝數據反饋機制則推動材料配方持續優化,形成技術迭代良性循環。
下游客戶合作方面,公司憑借技術優勢與華為、中興通訊、亞馬遜等頭部企業建立長期穩定關系。這種深度綁定帶來顯著訂單儲備,2025年上半年合同負債達2195萬元,同比激增1225%,不僅創歷史新高,更超越滬電股份、鵬鼎控股等競爭對手。為應對訂單增長,企業同步推進產能擴張,計劃投資19億元建設智能制造高多層算力電路板項目,分兩期建設共70萬平方米年產能,首期預計2026年投產。
當前PCB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AI技術迭代帶來的需求升級持續重塑競爭格局。生益電子通過精準的高端市場切入、產業鏈協同創新以及快速的技術轉化能力,在行業分化中占據有利位置。隨著新建產能逐步釋放和技術儲備持續積累,這家企業有望在AI驅動的PCB市場變革中保持領先地位。需要提醒的是,資本市場存在不確定性,投資者應審慎評估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