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近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GTC大會上,憑借一系列突破性技術再次成為全球科技界焦點。公司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主題演講中,不僅展示了下一代超級芯片Vera Rubin的原型機,更拋出“AI不是工具,而是會用工具的工人”這一顛覆性觀點,引發行業深度討論。
被黃仁勛戲稱為“芯片版美隊”的Vera Rubin超級芯片成為全場焦點。這款采用第三代NVLink技術的72機架級計算系統,實現了全球首個無線纜連接的機架設計。實驗室數據顯示,其計算性能達到100 Petaflops,較九年前交付OpenAI的首臺DGX-1超算提升整整100倍。更令人驚嘆的是,原本需要25個傳統機架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單臺Vera Rubin即可勝任。
技術細節方面,該系統底部集成了8顆Rubin CPX GPU、兩顆Vera CPU及BlueField-4數據處理器,配合全新“上下文處理器”支持超百萬token的上下文窗口。通過NVLink交換機、Spectrum-X以太網交換機和Quantum交換機的三重組合,系統兼容多種網絡協議,主干網絡傳輸速度堪比整個互聯網流量。黃仁勛透露,該系統將于明年10月投產,單個滿配機架重達兩噸,包含150萬個精密零件。
在應用生態構建上,英偉達展現出驚人的布局廣度。通信領域與諾基亞達成戰略合作,推出支持AI原生6G的Aerial RAN Computer Pro平臺,通過軟件升級即可實現5G到6G的平滑過渡。自動駕駛方面,發布的DRIVE AGX Hyperion 10平臺集成兩顆Blackwell架構芯片,算力超2000 FP4 TFLOPS,配合14個高清攝像頭和激光雷達,可實現L4級自動駕駛的實時決策。
量子計算領域的技術突破更具里程碑意義。針對量子比特易出錯的行業難題,英偉達推出的NVQLink技術首次實現了量子處理器與AI超算的緊密耦合。該技術通過硬件直連、CUDA-Q編程接口和生態聯盟三大支柱,將量子糾錯延遲降低至微秒級。參與項目的美國能源部實驗室負責人評價:“這相當于找到了連接量子與經典計算的羅塞塔石碑。”
在基礎理論層面,黃仁勛對AI的本質提出全新定義。他指出,傳統軟件產業本質是制造工具,而AI是首個能自主使用工具的“數字工人”。以公司內部使用的Cursor編程助手為例,該工具通過VS Code接口將工程師生產力提升數倍。這種變革催生出“AI工廠”新形態——專門用于生產智能token的超級計算中心。據SemiAnalysis基準測試,采用極致協同設計的Grace Blackwell系統,在晶體管數量僅翻倍的情況下實現十倍性能提升,單位計算成本降至十分之一。
市場布局方面,英偉達正加速構建AI基礎設施帝國。與美國能源部合作的七大AI超算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全球六大云服務商的資本支出曲線呈現指數級增長。黃仁勛預測,到2026年底,僅Blackwell和Rubin兩代芯片的累計營收就將突破500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中國市場。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推出的物理AI戰略通過Omniverse數字孿生技術,正在為制造業構建“虛擬工廠”,加速機器人從數字世界向現實世界的部署。
開源生態建設同樣成果斐然。英偉達在全球開源貢獻榜上以23個領先模型占據榜首,覆蓋語言、物理模擬、語音識別等多個領域。其中物理AI模型、語音模型和推理模型均排名全球第一,下載量持續領跑行業。這種軟硬結合的生態優勢,正使英偉達從單純的芯片供應商轉型為AI時代的基礎設施運營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