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車針對SU7 Ultra車型推出“10月秋季關懷”服務,宣布為選配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的車主提供免費升級方案。根據官方說明,升級內容為在前艙蓋新增兩個空氣動力學葉片,旨在優化高速行駛時的空氣導流效果,提升整車下壓力。該服務計劃于2026年3月起陸續實施,用戶可前往指定門店完成升級。

此次升級方案引發部分維權車主強烈不滿。維權代表高先生向媒體表示,小米汽車此前宣傳的“雙風道直接導向輪轂、支持散熱”功能經實測并未實現,如今提出的升級方案相當于承認此前設計存在缺陷。“原本承諾的功能缺失,現在要用半年后的免費升級來彌補,這種處理方式難以接受。”高先生透露,維權群體將繼續通過法律途徑主張權益,要求退車及退還2萬元定金。
爭議源于今年5月曝光的碳纖維挖孔機蓋版車型問題。多位車主拆解后發現,該部件既無氣流導引功能,也未改善散熱性能,與小米汽車宣稱的“復刻原型車設計”存在顯著差異。事件發酵后,小米汽車發布致歉聲明,承認“信息表達不夠清晰”,并提出為未交付訂單開放改配通道,向已提車用戶贈送2萬積分補償。但這一解決方案未獲車主認可,部分消費者隨即發起集體訴訟。
法律界人士分析認為,小米汽車此次升級方案可能影響維權案件走向。上海申同律師事務所朱曉雯律師指出,新增葉片的舉措間接印證了此前宣傳存在誤導,但由于企業已提供替代性解決方案,“退一賠三”的訴求實現難度較大,不過退還定金仍有爭取空間。中國互聯網協會法工委副秘書長胡剛補充說明,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虛假宣傳需滿足“實質性影響購買決策”的要件,而前艙蓋特定功能缺陷對普通消費者購車選擇的影響程度,將成為法院裁量的關鍵因素。
目前,維權訴訟已進入司法程序。據公開信息顯示,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的管轄權異議案中,用戶方已取得一審勝訴,小米公司上訴被駁回。但維權代表坦言,這僅是訴訟第一步,真正獲得賠償可能需經歷漫長過程。“我們已經做好打三年官司的準備。”高先生表示,維權群體要求小米汽車除技術整改外,還需就延遲交付、功能缺失等問題提供額外補償。
針對爭議,小米汽車客服重申,此次升級不影響日常能耗使用,且僅針對特定配置車型。企業是否會進一步調整應對策略,以及司法機關如何認定宣傳責任,仍需持續觀察。這場由前艙蓋設計引發的維權風波,正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