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近日發布《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優化工作方案》,旨在通過系統性改革提升制度吸引力,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方案明確提出,力爭兩年內構建起在岸與離岸渠道協同、配置型與交易型資金均衡發展、境內外機構良性互動的開放新格局,為中長期外資入市創造更透明穩定的制度環境。
在準入管理環節,方案推出多項創新舉措。對主權財富基金、國際組織、養老金等配置型外資實施"綠色通道",簡化資格審批與開戶流程,整合外匯登記、賬戶開立等環節,實現"一站式"高效辦理。同時建立分類管理機制,根據投資者類型動態調整準入標準,既保障風險可控又提升市場活躍度。
投資運作便利性獲得實質性突破。外資機構將享受與境內公募基金同等的短線交易計算標準,按產品賬戶維度核算持股比例,消除大型資管機構開展投資的制度障礙。證券賬戶運作方面,允許通過"合格境外投資者-客戶資金"賬戶實現資金一次性歸集過戶,并強化穿透式數據報送,在提升效率的同時確保監管有效性。
風險管理工具庫大幅擴容。方案明確允許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ETF期權交易,滿足其套期保值需求;分階段開放更多商品期貨期權品種,支持多資產策略配置和現貨對沖。資金劃轉效率也將顯著提升,通過優化托管人服務流程,壓縮資金入賬確認時間,增強交易日間資金核驗能力。
監管透明度建設邁出關鍵步伐。修訂相關實施細則,明確跨境投資模式管理標準,完善收益互換等業務的準入、監管及處罰規則。程序化交易監管遵循內外資一致原則,要求投資者履行報告義務,穩定市場預期的同時保障合規空間。
專業服務支持體系同步完善。境內持牌機構可為外資提供證券投資顧問服務,相關業務規則正在加快制定。研究建立管理型投顧服務路徑,支持境內機構為外資提供定制化資產配置方案,構建起覆蓋投資全鏈條的服務生態。
該方案是對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擴大制度型開放要求的具象化落實。作為資本市場最早實施的開放制度,合格境外投資者機制自2002年運行以來,已成為境外投資者配置中國資產的重要渠道。此次優化聚焦準入效率、投資便利、風險管理和服務支持四大維度,通過20余項具體措施,著力破解外資參與的痛點堵點,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金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