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硬件領域,一款形似銀行卡、厚度不足3毫米的便攜設備正引發關注。這款名為Plaud Note的智能卡片,憑借其吸附于手機背面的便攜設計和對話記錄功能,已在全球范圍內吸引超過百萬用戶。9月22日,其研發團隊Plaud攜升級版Plaud Note Pro亮相深圳,首次在中國內地舉辦產品發布會。
國內對話記錄類AI市場已呈現激烈競爭態勢,科大訊飛等科技巨頭持續深耕,釘釘、Anker、360等企業也相繼入局。Plaud的回歸不僅帶來新產品,更折射出新一代硬件創業企業的全球化特征——這些企業往往先在海外市場驗證技術可行性,再攜成熟方案回歸國內。
發布會上,"意圖理解"成為核心關鍵詞。Plaud中國區CEO Peter(莫子皓)多次強調,大模型時代的關鍵突破在于準確捕捉用戶意圖。基于此理念,Plaud Note Pro首次實現"人機實時協同"功能:用戶在會議中按下設備按鈕,即可將關鍵時間點與相關內容同步至后臺大模型,幫助AI更精準理解對話語境。
相較于傳統AI工具需要用戶輸入完整文本提示,Plaud的創新在于將AI從被動整理工具轉變為對話中的智能伙伴。這種變革得益于硬件與軟件的深度整合,創始人團隊的手機制造和機器人研發背景,為產品體驗提供了技術保障。據用戶反饋,設備藍牙連接等基礎功能的流暢度顯著優于同類產品。
在硬件設計方面,Plaud Note Pro延續了極致輕薄路線,2.99毫米厚度和30克重量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為控制體積,設備采用觸點充電方案替代Type-C接口,團隊透露正在根據用戶反饋優化充電方案。錄音性能方面,內置的4個全向MEMS麥克風陣列配合AI聲學技術,可實現5米范圍內錄音棚級收音效果,并能自動識別電話通話與面對面交流場景。
續航能力實現重大突破,單次充電支持連續50小時錄音,滿足一周工作需求。軟件層面,Plaud堅持"硬件入口+云端AI"的架構,其自主研發的Plaud Intelligence引擎現已支持文本、圖片等多模態信息處理,結合"一鍵標記"功能為AI提供更豐富的上下文。
在模型選擇上,Plaud采取"優中選優"策略。Peter表示,中文轉寫優先采用國內模型,但在因果推理等深度思考場景仍選用海外頂尖模型。盡管成本更高,但團隊認為"提供最優價值"是產品核心。基于海外運營經驗,系統內置3000余個專業模板,覆蓋金融、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可根據用戶角色智能推薦分析維度。
新發布的Ask Plaud功能支持基于錄音上下文的深度追問,答案均可追溯至原始音頻片段。此次中國區發布會還帶來兩款新品:可穿戴設備Plaud NotePin S支持項鏈、手環等多種佩戴方式,17.6克重量下實現40天待機和20小時連續錄音;經典款Plaud Note則維持機械撥動設計,繼續獲得海外用戶青睞。
定價方面,Plaud Note Pro售價1299元,Plaud Note為1149元,Plaud NotePin S定價1249元。配套的Plaud Intelligence服務提供三檔會員:標準版免費,專業版年費339元(含1200分鐘錄音),卓越版年費1099元(無限錄音)。與國際版相比,國內版接入DeepSeek、豆包、千問等模型,專業會員價格更具優勢。
針對市場競爭,創始人團隊強調將聚焦"用戶價值"提升。目前三款產品已在主流電商平臺開售,Plaud Intelligence將于下月更新跨平臺同步、多維度分析等功能,屆時將帶來更詳細的產品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