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2025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上,一場聚焦AI WAN產業發展的論壇引發行業關注。由中國電信與華為聯合打造的邊云協同算網解決方案正式亮相,為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
中國電信研究院網絡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雷波在主題演講中指出,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滲透各行業,企業算力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從模型訓練到推理服務,頭部企業與科創公司持續加大投入,而中小企業更傾向于通過算力租賃降低運營成本。然而傳統算力服務面臨數據安全風險高、擴容能力弱等痛點,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瓶頸。
針對上述挑戰,邊云協同算網解決方案通過三大技術創新實現突破。在數據安全領域,該方案采用模型分層部署技術構建全鏈條防護體系:企業端完成Embedding&Unembedding處理及模型首尾層運算,確保原始數據不出園區;中間層傳輸的高維向量數據經過模型轉化處理,即使被截取也無法還原核心信息;云端僅部署模型中間層,避免完整模型結構泄露。經實測驗證,該技術可有效阻斷通過中間數據重建私有數據的可能性。
在網絡優化方面,解決方案攻克了智算廣域網建設難題。通過租戶級精準流控技術,實現多租戶網絡資源的統計復用與無損轉發,邊云協同訓練推理效率保持在95%以上。精細化逐流調優算法將網絡吞吐率提升至90%,配合算力感知的關鍵幀加速調度機制,使帶寬收斂比達到320:1,顯著降低網絡建設成本。
為滿足企業輕資產運營需求,方案引入華為智算CPE設備構建靈活接入體系。該系統支持多帶寬自適應收斂,結合租戶級流控與企業側協同反壓機制,配合IPv6+iFIT流級路徑檢測技術,實現訓推算力與RoCE網絡的一體化部署。企業用戶可通過"一鍵開通"功能快速接入服務,運維復雜度大幅降低。
發布會現場同步展示了上海電信與中遠??啤⒈本╇娦排c安貞醫院的合作案例。在百公里級長距離傳輸場景中,系統實現320:1的帶寬收斂比,同時將訓推算效損失控制在5%以內,確保企業核心數據全程不出域。這種"安全+效率"的雙重保障模式,為醫療、航運等數據敏感型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據介紹,該解決方案已完成對Deepseek、Qwen等主流大模型的適配測試,并在新型城域網環境中驗證了技術可行性。中國電信表示,將持續深化"云改數轉智惠"戰略,通過構建"算力+模型+網絡+安全"四位一體的分布式服務體系,推動算力基礎設施與行業應用的深度融合,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本次論壇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匯聚了產學研用各方代表,共同探討AI WAN技術創新與產業落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