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京東集團宣布將深化技術戰略布局,計劃通過三年持續投入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萬億級AI生態。這一決策基于其多年來在供應鏈數字化領域的深厚積累,旨在推動技術成果向實體產業深度滲透。
最新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京東研發投入達53億元,同比增幅25.7%。自2017年啟動全面技術轉型以來,其累計科研投入已突破1500億元大關。配套的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同步擴張,截至二季度末接近1700億元,為AI技術落地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這些數字背后,是京東構建的從智算基礎設施到終端產品落地的完整技術體系,涵蓋模型開發、平臺支撐、場景應用等關鍵環節。
在近期舉辦的技術發布會上,京東首次系統披露其AI戰略全景圖。升級后的"JoyAI"大模型品牌成為核心載體,同步推出三款面向消費市場的創新產品,并重點布局四大產業應用場景。值得關注的是,三大深度技術平臺的發布標志著其技術輸出能力向標準化、模塊化方向演進,旨在降低產業用戶的技術使用門檻。
京東集團CEO許冉在闡釋技術路線時強調:"我們拒絕追逐短期技術泡沫,而是專注打造能持續創造產業價值的AI解決方案。"她提出的價值計算公式引發行業關注:大模型價值=算力×算法×數據×產業厚度2。經過兩年實踐,京東將戰略重心轉向場景挖掘與用戶體驗優化,"讓技術真正解決產業痛點比基礎模型參數更重要"成為新的發展準則。
組織架構調整同步推進,京東探索研究院完成戰略升級,創始人劉強東親自擔任院長職務。該機構已與多所頂尖高校建立聯合實驗室,聚焦人工智能與供應鏈交叉領域的前沿研究。這種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正在形成技術研發-場景驗證-商業落地的完整閉環。
在產業生態構建方面,京東宣布將開放核心供應鏈場景與數據資源,為具身智能企業提供模型訓練與測試環境。這項舉措被視為打破技術落地壁壘的關鍵一步,有望加速AI技術在倉儲物流、智能制造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隨著技術投入的持續加碼,一個貫通底層架構、中間框架與行業應用的完整生態正在加速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