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沾滿泥土的SUV停在湘潭老巷里,車身的泥痕記錄著2萬公里的旅程。56歲的楊月連站在車旁,手指劃過地圖上用紅筆圈出的坐標——這是她與35歲智力僅相當于2歲幼童的兒子東東,用5個月時間完成的壯舉。
1988年,20歲的楊月連從農村來到城市,丈夫因殘疾無法分擔重擔。當兒子東東被診斷為二級智力障礙時,這個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她肩上。擺地攤賣鞋、開兩元一份的快餐店,她用雙手撐起了一個家。2010年丈夫因肝硬化離世后,照顧東東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內容。
東東的生活能力停留在幼童階段:會自己吃飯、走路、擇菜,卻始終學不會系鞋帶。情緒激動時,他會把能抓到的東西摔在地上,甚至咬傷母親的手。"有時候我假裝沒看見,讓他自己鬧;實在忍不住了,也會和他爭執。"楊月連說,35年來,她教兒子說話的次數數不清,但東東只會說"媽媽""面條"等簡單詞匯。
改變發生在2023年。當楊月連在短視頻平臺看到"此生必駕318"的壯美畫面時,雪山、草原和蜿蜒的公路在她心中種下了種子。第一次自駕海南的經歷讓她嘗到甜頭,今年3月,她決定帶著兒子挑戰川藏線——這條從成都到拉薩、海拔從500米直升至5000米的"天路"。
出發前,楊月連做了充分準備:換購SUV、裝滿行李裝備、向網友請教路線規劃。在湖南到廣西的途中,她跟著一位老鄉學習駕駛技巧,直到百色市才獨自上路。網友建議她先帶兒子爬玉龍雪山測試高原反應,結果東東出現嘴唇發烏、喘不上氣的癥狀,這讓她更加謹慎。
在川藏交界的巴塘,楊月連遇到了改變旅程的人——一位開著太陽能電動三輪車窮游中國的四川驢友。對方不僅教她尋找露營地,還陪她走完了最危險的怒江72拐。這段2142公里的川藏線,布滿了驚險的彎道和突變的天氣,楊月連的車多次陷入泥地,會車時的剮蹭更是家常便飯。
最讓楊月連揪心的是東東的安全。"他就像兩歲的孩子,一轉眼就不見了。"在新疆溫泉縣,她泡腳時兒子走失,朋友騎電動車在一公里外找到人;在伊犁市,大家找了三個小時才在三公里外發現東東。洗澡也是難題,東東總把水灑得到處都是,有些營地因此禁止他們使用廁所。
但善意始終伴隨著這對母子。云南巧家縣,一對年輕夫妻幫他們推車;四川巴塘,女孩小雨塞來300元錢;康定驛站的老板娘送來氧氣瓶和面包。5個月里,他們穿越9個省份,完成了2萬公里的自駕之旅。當東東在布達拉宮前露出笑容時,楊月連知道,所有的艱辛都值得。
回到湘潭后,楊月連的心態發生了變化。"現在只想多帶兒子出去走走,讓他學習生活自理。"她撫摸著車身上的泥土痕跡,那里藏著玉龍雪山的寒風、怒江72拐的驚險,以及無數陌生人遞來的溫暖。此刻,她的手指又落在了地圖上某個未被圈出的地點——新的旅程,正在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