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固態電池領域,欣旺達正憑借其獨特的技術路線與市場策略,成為行業焦點。徐中領指出,固態電池的研發涉及材料體系、生產工藝、設備及市場需求等多個復雜層面,其中硫化物全固態體系雖備受關注,但目前全產業鏈仍需攻克環境敏感性、生產工藝設備及成本等難題,尚未達到產業化標準。基于此,欣旺達將優先發展聚合物全固態體系。
不過,欣旺達在硫化物領域也并非毫無布局。徐中領透露,公司在硫化物和聚合物兩條技術路線上均有儲備。在硫化物方向,實驗室已實現24安時以上電池的研發,能量密度達400Wh/kg,正常循環可達七百周左右,下一步將重點開發量產工藝設備。而在聚合物方向,盡管存在室溫離子電導率不高的短板,但徐中領認為,集中攻克這一點比同時應對多個問題阻力更小,且從技術發展來看,提升電導率至實際應用水平具有可行性。
目前,欣旺達在聚合物固態電解質膜的研發上已取得顯著成果。其室溫離子電導率達到2.5mS/cm,接近硫化物電解質膜水平,且膜厚度可控制在15微米以下,滿足實際應用需求。聚合物固態與液態體系在工藝設備上具有80%的共性,量產實現和成本控制不存在難以克服的障礙。徐中領表示,公司正一手抓化學體系和樣品開發,一手抓設備與工藝調研驗證,中試產線計劃于今年年底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
欣旺達的技術與產品邏輯,核心在于與市場及客戶共生、共創。徐中領強調,公司通過選擇優先落地的應用場景和細分市場,與相關領域客戶共創,準確把握產品需求和開發方向,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同時提升研發落地轉化效率。這種模式不僅幫助公司敏銳捕捉市場未來需求趨勢,還能避免方向性錯誤,少走彎路。
欣旺達動力營銷副總裁王華文進一步介紹了公司如何保持與市場的緊密合拍。他透露,欣旺達擁有一套完整的方案,涵蓋案頭資料、市場調研及專家咨詢,最終與客戶需求定義和規劃有序對接。在內部營銷體系中,除營銷模塊外,還設有市場模塊,并按產品細分出乘用車、商用車和儲能等模塊,甚至細化到純電動、插混、增程、HEV、商用車重卡和特種機械等領域。
“我們分得很細。”王華文表示,強大的市場團隊旨在提高研發和產品對市場的契合度、精準度和敏感度,保持產品開發的前瞻性和洞察力。除日常數據與行業報告外,團隊還深入客戶端,與客戶的營銷、市場規劃及研發端共創,直接對接用戶端進行訪談和交流。更為關鍵的是,欣旺達將對市場的調研、理解與判斷再次與客戶溝通評審,與場景進行核對驗證,確保數據從市場中來,再到市場中去,最終為客戶創造真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