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公安交管部門近日通報了一起具有典型意義的交通案件:一名出租車司機因連續兩次故意撞擊無人駕駛測試車輛,被依法認定為全責并受到行政處罰。這是該市首次破獲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碰瓷"案件,為同類事故處置提供了重要參考。
面對智能網聯汽車事故責任認定的新挑戰,交管部門組建了由數據專家、法律顧問和事故處理骨干組成的專案組。通過調取無人駕駛車輛的云端運行數據、車載傳感器記錄以及道路監控視頻,技術團隊還原了事故真相:在兩次碰撞發生前,無人駕駛系統均已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識別后方車輛,并保持了1.5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反觀涉事出租車,在具備充足避讓空間的情況下突然加速,直接導致碰撞發生。
司法鑒定報告進一步證實,無人駕駛車輛的算法系統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其決策邏輯完整記錄了從環境感知到路徑規劃的全過程。而出租車駕駛員的異常駕駛行為,包括持續尾隨、刻意保持危險間距等,均與事故發生存在直接因果關系。基于完整證據鏈,交管部門依法判定和某承擔全部事故責任,除賠償車輛損失外,還對其作出罰款2000元、暫扣駕駛證三個月的處罰。
這起案件的成功處置,標志著武漢市在智能交通管理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交管部門創新采用的"數據溯源+專業鑒定+法律論證"三位一體工作模式,不僅解決了新型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難題,更為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運營提供了法律保障。據悉,相關部門正在起草《智能網聯汽車事故處理指南》,將把本案的調查取證標準納入地方性法規,為全國同類案件提供可復制的執法范本。
隨著武漢"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建設加速推進,目前已有超過500輛自動駕駛車輛在開放道路測試。交管部門表示,將持續完善"人-車-路-云"協同監管體系,通過電子圍欄、數據黑匣子等技術手段,構建覆蓋測試全流程的安全防護網,確保智能交通時代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